湘西市古丈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贸易和物价 城乡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47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批发业8626万元,零售贸易业15168万元,住宿餐饮业655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8%、16.0%、18.6%。在总计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522万元,增长16%;农村7825万元,增长16.8%。 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内联项目34个,合同引资61996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7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1.6%,同比增长33.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2%,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6.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3.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为107.2%。 六、旅游业 旅游业平稳发展,来势喜人。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累计达到52.7万人次,增长13.4%,实现全行业旅游收入2.1亿元,增长19.1%。围绕芙蓉镇景点圈建设,全力推进“一线四区”工程,景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扩容提质进一步加快。坐龙峡、红石林景区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80万元,红石林景区已经开园试营业;栖凤糊环湖游道建设基本完成,土家风情园已完成主体部分,共完成投资410万元。芙蓉镇景点圈河西滨河片区建设进展加快,已完成征地132亩。张家坡、毛坪、树栖科等16个特色村寨民居保护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70万元。品牌创建取得重大突破,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国务院批准,坐龙峡国家森林公园已通过专家评审。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社会旅客客运量199万人次,周转量1308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95万吨,周转量11872万吨公里。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11万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9.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730万元,邮政业务总量881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1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0.5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0.44万户,公用电话0.06万户,PHS用户0.0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0.6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3万户,函件1.23万件,快递0.5万件,订销报刊期发数1.45万份,订销报刊累计数172.82万份。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8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6%,财政支出完成74895万元,增长24.4%。 金融事业发展较快。截止2011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15亿元,增长36.3%,各项贷款余额6.36亿元,同比增长52.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科技成果推广加快。全县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等项目建设,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与湘西州高职学院联合办学工作已达成合作协议。贫困学生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共发放各类救助金785万元。完成了“控辍保学”任务,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84%、初中控制在2.98%、高中控制在4.85%,目前我县高一新生达850人。高考再创佳绩,2011年二本以上上线168人,其中600分以上10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民保工程全面启动。积极开展省级先进文化县创建活动,加快完成山枣、岩头寨等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农家书屋31个,默戎镇被省文化厅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四方鼓》受邀赴宝岛台湾参加非遗展演。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县城数字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全面启动,山枣、岩头寨、高峰等7个乡镇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发放地面卫星接收设备5300余套,边远地区群众看电视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2个,乡镇卫生院14所,乡镇公卫防保所11个。在职医务工作人员475人,其中医生185人,护士134人,执业医师55人,助理执业医师74人。全县有乡村医生119人。医疗基础设施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完成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10所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初步确立,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药费用同比减少了27%,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新农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县参合农民10.9万余人,参合率达95%,全年统筹基金补助72837人次,参合农民受益面达到67.11%。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我县被确定为湖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县,培养输送的举重运动员获得世锦赛三枚银牌,包揽亚锦赛和全国城运会69公斤级三枚金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437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12人,农业人口119513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总额26718元,比上年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1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同比增长14.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76人,征缴五大社会保险金5688万元,城乡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成功启动,并荣获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先进县,发放新农保资金572万元;申请贴息390万元;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987万元、医疗救助金31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8万人;扶贫解困力度进一步加大,“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兑现资金811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户,新建廉租住房1036套,发放租赁补贴254户,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0套,共投入资金484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土地面积1286.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146米,最低海拔147米,年降水量1450毫米,素有“林业之乡、名茶之乡、举重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 全县有森林面积159.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29.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49%。有大小河流63条,水能蕴藏量6.7万千瓦。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全县空气质量为良,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安全生产死亡人数为26起和10人,分别增长4%和6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78人,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煤炭百万吨煤死亡率为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起,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