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市保靖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0 湘西市保靖县统计局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创新不断加强。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实施科技成果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申请专利115件,引进新项目、新技术5项。科技培训有声有色,共开办各类科技培训10期,培训人数达2万人次。送科技下乡倍受青睐,全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0次,无偿向农民发放各类技术资料和科学书籍2000多册。年末拥有各类科技人员4962人,其中事业单位4857人;企业105人。高级职称203人;中级职称1795人;初级职称2783人;未评职称370人。

全县1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科普小组,配备科普员294名。新发展和培育各级科技示范户26户,其中:省级4户、州级6户、县级16户,累计2753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9家。全县聘用农村科学技术特派员63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中小学校134所,在校学生31779人,有教职工2359人,其中专任老师2128人,代课教师49人。在中小学校中,小学117所,教职工125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2人,招生3008人,毕业生2930人,在校学生19745人,小学辍学率0.96%,升学率95.59%。普通中学17所,教职工1101人,其中专任教师916人,招生4087人,毕业生4305人,在校学生12034人,其中初中招生2801人,高中招生1286人,初中毕业生3208人,高中毕业生1097人,初中在校学生8608人,高中在校学生3426人。初中造龄人口入学率100%,辍学率2.96%。升学率41.4%。中等职业教育3所,其中职高中学校2所,教职工人数124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招生236人,在校学生1876人。幼儿园22所,276个班,教职工265人,在园幼儿6766人。

突出内涵发展,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初中教学质量与州内教育强县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提振了信心。狠抓了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科科合格率较2010年有较大突破,保靖民中科科合格率位居全州同系列第四名,较2010年提升了3个名次。高考本科录取556人,较2010年增加135人,录取率达到45.57%,较2010年增加9.89%,10名学生问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82名学生被重点院校录取,再创历史新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抓好文艺创作,繁荣舞台文艺。本土原创歌曲《吕洞山神话》等三部作品受到湘西州两会期间与会来宾高度评价。新创作《田野花蕊》、《湘西美》等文艺作品20余件,《酉水之歌》荣获州委、州政府举办的“五个一”工程奖二等奖。。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对迁陵镇等7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对八部大王神庙遗址等4处等重要文物点开展了试掘清理工作,完成对县货运停车场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勘探调查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发掘墓葬37座,探方10个,出土各类文物80余件。

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3%,有线电视用户3.09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1千瓦。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年末有卫生机构29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农村卫生院26所;拥有病床838张;拥有卫技人员8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4人。卫生防疫人员13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实施。全县共有238987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65%。截止11月底,累计补偿参合农民71784人次,补助金额达到3853.31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28名运动员分别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举重、摔跤、武术、赛艇五个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6.5枚,分值163分,1人1次打破省青少年纪录,圆满完成州定任务。体校举重班业余训练稳步发展,已经完成新一轮招生试训近30人。33个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到位。共培训篮球裁判员15人,乒乓球裁判员13人,其中篮球参加省注册国家一级裁判员5人,国家二级10人,国家二级社会指导员5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0.80万亩。有自然保护区2个:1个省级保护区(保靖白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1586万公顷;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靖县吕洞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7万公倾。保护小区4个:保靖县龙家猕猴自然保护小区,面积为855公顷;保靖县普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为973公顷;保靖县白鹤山自然保护小区,面积为484公顷;保靖县波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为154公顷。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种,金属矿产1种,非金属矿种2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3个,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1个。

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狠抓管理减排,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依法关闭了企业3家,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2吨,氨氮减排28.2吨,二氧化硫减排1515吨。在涉铅企业整治中,依法关闭了企业2家。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目前,全县8家电解锰企业,3家因达不到产能政策已被关闭淘汰,5家已完成整治,通过了州环保整治验收。

能源消费总量上升,单位能耗降低。全县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6663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7%。其中工业用电量51034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6.1%。

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2011年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87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00人,其中,逮捕直诉236人,刑事拘留129人,抓获各类网上逃犯195人。受理行政案件1761起,查处1600起,处罚各类违法人员865人,拘留161人。其中受理治安案件302起,查处236起,行政拘留151人。违法犯罪上升势头有效遏制,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有效遏制了发案,特别是迁陵地区的盗抢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同比下降,全省民调显示,我县群众安全感与前年相比明显上升。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2011年,全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三项建设”,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打非治违”和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11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3起、死亡6人、受伤73人、直接经济损失268万元,事故四项指数与2010年同期比分别上升7%、下降33%、上升26%、上升100%。13个乡镇无死亡事故。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农业机械、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无事故,考核控制指标在州下达的指标范围以内。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成绩显着。全县共出生443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8.4%,综合治理到位率为100%,村为主率为89.14%,落实各类节育补救措施3948例,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为65.57%。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111.18,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县计划生育率、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征收到位率、出生缺陷干预率、“两非”打击率、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率分别提高了0.96%、11.1%、15.2%、17.04%、200%、8.5%。较好地实现了年初县委政府制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