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无为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皖江示范区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机遇,以实施“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67.7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17.6:55.6:26.8调整为17.3:57.6:25.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3.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人均GDP18907元(折合2991美元)。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2.1%;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0.1%;渔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9.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粮食总产量52万吨,增长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4万公顷,下降2.0%,油料总产量8.2万吨,增长10.1%。蔬菜播种面积2.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55.6万吨,增长7.7%。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9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503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8620公顷。全年生猪出栏25.8万头,比上年增长0.4%。肉类总产量50518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总产量21960吨,比上年增长0.4%;牛肉总产量2771吨,比上年减少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11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78.5千公顷,增长1.4%。 三、工业、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户,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5.2亿元,同比增长44.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4.1%,比上年提高44.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润24.5亿元,增长26.1%;成本费用利润率4.94%,比上年下降0.5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98577元/人,增长22.5%。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家,从业人员12660人。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5.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6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其中,城镇投资138.0亿元,同比增长31.3%;房地产投资19.4亿元,同比增长24.1%。 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下降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6.8亿元(全部为工业投资),增长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4亿元,增长38.1%。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2.0:64.9:33.1调整为2.8:71.3:25.9。 从资金来源来看,企业及单位自筹资金仍是投资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全年城镇投资项目自筹资金1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年到位资金73.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64.9亿元,增长16.1%;乡村零售额9.0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8亿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7.8%。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个,成交总额达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172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上14.1%,其中,出口总额达35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33%。全年累计利用外资9277万美元,同比增长51.4%;利用内资134.4亿元,同比增长25.0%。 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国内旅游总人数达12.1万人次。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7913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3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4580万元。全县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2.0万户,电话普及率(含移动)达到44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45902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0.31亿元,同比增长14.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1.32亿元,增长11.78%。税收收入累计完成地方税收收入8.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03%。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3.18%、24.36%和55.02%。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全年财政支出32.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为2.5亿元、8.4亿元、2.6亿元和3.3亿元,分别增长15.35%、26.01%、69.70%和40.4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51亿元,比年初新增24.50亿元,增长15.22%,同比多增2.84亿元,其总量和增量皆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4位。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5.96亿元,比年初新增8.25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36.64亿元,比年初新增14.8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29亿元,比年初新增25.38亿元,增长28.87%,同比多增加2.6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5.40亿元,比年初新增10.74亿元;短期贷款余额73.09亿元,比年初新增11.8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27250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868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9382万元。赔款和给付支出11360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400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5960万元。 九、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为33.8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全年参观人员达22千人次。全县档案馆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9.33万卷(件),库容面积3123平方米。 年末,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招生7693人,在校生17331人,毕业生4411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28394人;普通初中63所,在校生50356人;小学325所,在校生83609人;幼儿园56所,招生14410人,在园幼儿19396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