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双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奠基之年,也是加速赶超、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全县人民在双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速科学发展、建设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着力实施“四个第一、三个争先”发展战略,齐心给力,奋力拼博,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67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0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31.45亿元,增长10.3%。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3.8:40.6:25.6,实现了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40%的历史性跨越。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9.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9。 财政收入提质提速。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5.11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5%,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46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7.9%,比上年下降7.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全年财政支出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重拳打击“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等犯罪行为,全县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刑事案件,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在娄底县市区排名第一。安全生产继续巩固,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5起,比上年下降25%;死亡22人,比上年上升4.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07,同比下降34.9%;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5.235,同比下降34.0%。煤炭百万吨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9人,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1.6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比较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较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乡财政依然困难;维稳压力不断加大,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2187万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82.57千公顷,增长1.7%,其中稻谷面积68.51千公顷,增长1.1%。粮食总产量534899吨,增长4.9%,其中稻谷产量478973吨,增长4.1%。全年出栏肉猪173.04万头,下降4%;出栏牛0.99万头,下降2%;出笼家禽314.77万羽,增长3.6%。水产品产量2.55万吨,增长2.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388亿元,减少7.0%;财政农林水利事务支出2.8372亿元,增长0.4%。全县全年抄表用电量为5.25亿千瓦时(不含海螺公司用电量),其中农村用电量2.75亿千瓦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7.98万千瓦,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43635万元,增长2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58457万元,增长27.8%。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4家,比上年增加6家。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43亿元,增长16.5%。全县具有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8.5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4.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2亿元,增长50.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47亿元,增长28.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7.15亿元,增长147.3%。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17亿元,增长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10亿元,增长7.7%。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城镇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投资10.49亿元,下降48.8%,占城镇以上投资的26.6%。 五、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消费市场平稳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5亿元,增长18.5%。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09亿元,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6亿元,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4.90亿元,增长19.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95亿元,增长15.3%。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引进项目69个,到位县外境内资金28亿元,到位境外资金5431万美元。 旅游业不断升温。全年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7亿元。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长足发展。全县拥有载客汽车451辆,年客运量1081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33644万人公里;载货汽车5671辆,年货运量789万吨,货运周转量14378万吨公里。全县拥有二级客运站2家,四级客运站6家,五级客运站1家;客运线路71条,其中县外客运线路44条,县内客运线路27条;公交车20辆,出租车公司4家,出租车150辆。全县现有通航河道32公里。 邮电通讯业继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4亿元,增长10.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03375户,比上年末净减5158户;移动电话用户386013户,比上年末净增62528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3640户,比上年净增4740户。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4.70亿元,比年初新增20.1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94亿元,比年初新增12.7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97亿元,比年初新增3.4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39亿元,比年初新增1.25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人寿险保费收入3.15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全年各项理赔与给付支出0.38亿元,比上年上升24.2%。其中,财产险理赔与给付支出0.27亿元,上升10.3%;人寿险理赔与给付支出0.11亿元,上升18.5%。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富有成果。全年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安排县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其中科研计划5项,成果推广计划15项,开发项目计划10项。全县共申请专利172件,同比增长17%;获取授权专利136件,同比增长16.2%。发明专利授权数量3件。全年转化专利项目130项,同比增长71.1%。县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20万元,同比增长20%。 教育事业成果显着。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61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初中54所,小学198所。在校中小学生共有103500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4207人,初中生28328人,小学生60965人。2011年,双峰县荣获“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高考、学考、中考成绩在娄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学前教育取得新进展,特殊教育获得省政府表彰。普通高考再创佳绩。高考报考人数5888名,参考人数5756名。600分以上考生189人,比上年增加32人,一本上线人数445人,比排名第二的县市区多129人;二本上线人数达1939人,比排名第二的县市区多336人。上线率36.2%,综合成绩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参考人数4092人,全科合格率97.3%,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优秀率27.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中考成绩全市遥遥领先,初三参考人数7390人,合格率97.8%,优秀率33.4%。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全年教师资格认定通过179人,招聘高中教师17名,补充特岗教师189名,落实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招生50名。“两免一补”全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年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405.2万元,人数8244人。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共投入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资金5811万元,完成新建、维修改造校舍8.1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0.8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0500平方米、C级危房67500平方米),已完成改造学校60所,其中已创建合格学校24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所。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全年撤并学校4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