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双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0 娄底市双峰县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文化兴县”战略强力推进。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7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7万多册,全年接待读者21万人次,外借图书16万余册次。全年新建农家书屋397家,完成各种演出125场,其中下乡演出83场。全年创作及新排的剧(节)目有小品《傻子上学》,小戏《打鸟》,三句半《建设富厚新双峰》,歌舞《跳动的旋律》、《新疆好》,歌曲《美丽新农村》、《双峰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等。其中歌曲《美丽新农村》入围全国新农村村歌十大金曲。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电视台1个,电视差转台3个。电视综合覆盖率98.3%,广播综合覆盖率97.6%。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24900户,比上年新增4480户。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转换。在有线电视盲区免费安装地面接收设备4068套,有效解决电视盲区16500人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年共拍摄制作《日新月异看双峰》等各类专题片50个,制作播出新闻2218条,比上年增长3.0%。

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个,拥有医疗病床1792张,卫生技术人员1836人。疾病预防控制连创佳绩。全年无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发生,累计报告传染病23种共3536例,发病居前五位的是手足口病1623例、肺结核849例、乙肝522例、痢疾104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例,占总发病人数的90.27%。其中死亡病例6例,分别为肺结核死亡1例,艾滋病死亡4例,狂犬病死亡1例。全年全县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24例(本地报告20例,外地报告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共计采血24例,采血率为100%;检测结果除广东东莞报告1例确诊病例外,其余23例均为阴性。和上年同期报告24例疑似病例基本持平。免疫规划工作:建卡率99%;建证率100%;卡证相符率95.6%;全程合格接种率90.6%;卡、证、信息系统相符率93.8%。单苗合格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100%;糖丸100%;百白破疫苗96.9%;麻疹疫苗96.3%;乙肝疫苗100%;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9%;乙脑疫苗92.8%;流脑疫苗95.9%;甲肝疫苗99%。

妇幼保健成效显着。全年共有孕产妇11239人,活产婴儿11318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8.71%,产前检查率为98.02%,住院分娩率为99.96%。全年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为8.83/10万。7岁以下儿童68519人,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3岁以下儿童25826人,系统管理率为82.41%。5岁以下儿童死亡115例,死亡率10.16‰;婴儿死亡74例,死亡率6.54‰;新生儿死亡45例,死亡率3.98‰。无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听力筛查7012例,筛查率78.28%;产前筛查1162例,筛查率12.97%;新生儿疾病筛查7948例,筛查率88.7%;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1270人,婚前医学检查率75.24%。母乳喂养率96.84%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共计补偿参合农民1353428人次,补助金额14268.5万元。其中,住院补助62375人次,补助金额11878万元;特殊疾病门诊补助34568人次,补助金额1060.9万元;定额住院分娩补助4100人次,补助金额209.1万元;普通门诊补助1252385人次,补助金额1120万元;一般诊疗费补助14371人次,补助金额3.38万元。加上已发放的追补资金538万元,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实际住院补偿率已达到72.89%,五保户县内定点医院住院政策范围内全免费救治。

体育事业稳中有升。体育场馆建设有突破,在原有基础上,新建1200平方米的县乒羽中心,新建标准化室内篮球馆1个,县乒乓球俱乐部新址搬迁到位,完成乡镇篮球场馆建设49个。体育彩票销量创历史新高,2011全年销售突破800万元,其中电脑彩票销售452万元、竞彩销售179万元,高频销售2.5万元,赛车销售61万元,即开型销售108万元。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行活动十余次,参与人员达5000余人。竞技体育来势喜人,为积极备战省十二运会,目前体校常年在训人员52人,并向输送长沙水上基地人才10人。

十、资源和环境保护

资源供应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4.60千公顷,其中水田37.06千公顷,旱土7.54千公顷。全县水库年末总蓄水量2250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908万立方米。全年降水量947.4毫米,比上年减少46.4%。全年最高气温39.0℃,最低气温-5.4℃,年平均气温17.1℃,比上年低0.3℃。年末,有林地面积7.6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6.42%,森林蓄积量259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207公顷。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50.9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7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4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9.55%。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4个,完成限期治理投资200万元。全年实现COD减排540.27吨,消减率为3.22%;氨氮减排82.25吨,消减率为3.89%;SO2减排64.11吨,消减率为1.13%;氮氧化物减排348.15吨,消减率为5.45%。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949322人,其中男性人口493850人,女性人口455472人。全年出生人口10099人,出生率10.68‰,死亡人口3921人,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长率6.53‰。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6.8:10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55650人,常住城镇人口为196562人,城镇化率为22.97%。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0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14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6元,增长16.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75元,增长31.8%。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我县于2011年7月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县参加新农保人数为515596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90人。年末,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09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719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65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436人,比上年新增300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789人,比上年新增1096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5985人。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13225人,比上年增加5人;领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数26661人,比上年减少7420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822万元,比上年增长70.7%。领取城镇大病医疗互助金人数512人次,比上年减少361人次;领取资金数为677.8万元,比上年减少281.3万元。领取农村大病医疗互助金人数8459人,比上年增加6964人。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