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冷水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4-20 娄底市冷水江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着力实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构建两型社会,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182亿元,增长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29.27亿元,增长14.4%;其中工业增加值123.63亿元,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86.04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46.26亿元,增长12.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9%.5%。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79225万元,增长1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37万元,增长20.7%。

2011年,冷水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52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15元,增长17%,连续7年保持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地位。

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9%,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2143833万元,增长32.8%。

城市建设形成新格局。2011年,全市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31.3万平方米,增长32.2%;完成销售额89182万元,增长52.8%。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建成区面积达21.5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53.1%。

大交通格局已经初具雏形。娄新高速冷水江段加快建设,资水大桥已贯通,已全面进入路面施工阶段。S217线寒石公路全部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公里。全市拥有省道60公里,县乡村道442公里,16个乡镇办实现了村村通工程,。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35个试点村率先进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建设;在此基础上,再次新增38个村跟进,被评为湖南省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市。全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80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处,解决农村1.8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物价涨幅得到较好控制。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7%,物价有所上涨。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05起,同比下降37.9%;死亡26人,同比上升52.9%,其中煤矿事故3起,死亡18人,同比上升100%;道路交通事故61起,同比下降20.8%,死亡7人,同比下降30%;消防事故39起,无人员伤亡;非煤工矿行业实现零死亡。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0。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6896万元,增长3.4%,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4491万元,增长3.4%。全市耕地面积8760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7千公顷,增长1%。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3982吨。出栏生猪31.33万头、牛1.14万头,与去年持平。

2011年,冷水江市注重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蔬菜总产达61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98亿元。改造低产田480亩,新增大棚105个,发展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猪场61家,壮大了瑞生源生物科技、响莲葛根、宏达乳业、富康油茶等企业,加快建设特色水果、中药材、无公害蔬菜、油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了潘桥银凯、岩口三友等休闲农业,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8.4%。

农机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共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2178台套,完成部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140万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0.64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大幅度提高。

水利建设强势推进。全年完成水利投资8800万元,中连溪防洪工程、布溪防洪堤、乡镇沟渠疏浚项目红旗灌区节水增效项目均已完工,水毁工程修复和山平塘清淤及病险水库加固工作完成,新建了一个市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11年,冷水江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总产值3279409万元,同比增长32.7%。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21338万元,增长46.8%;重工业3158072万元,增长32.2%。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3.4%:96.6%转化为3.7%:96.3%。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8%。实现利税124570万元,增长14.7%,累计实现利润31687万元,增长35.7%。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3.63亿元,增长14.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15.1%;9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143833万元,实现增加值58亿元,增长26%。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8.3%,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冷水江市再次进入全省新型工业化先进县市行列。

主要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增幅。2011年,全市产原煤398万吨,略有下降;发电84.4亿千瓦时,增长13.2%;生铁258.2万吨,粗钢271.3万吨,钢材316.6万吨,略有增长;纯碱13.1万吨,增长18.3%;水泥25.1万吨,下降9.4%%;锑品6.8万吨,增长20.2%;中成药266.8吨,增长53%;氮肥(折纯)23.3万吨,增长8.9%;服装398.4万套,增长12.8%。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454万元,增长2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3万平方米,增长18.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3万平方米,增长1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553万元,增长44.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4427万元,增长4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0248万元,增长39.6%;房地产开发投资60878万元,增长58.7%。项目个数增长较快,全年施工项目23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7个,本年投产项目个数206个。

工业技改投资继续增长。2011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3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13866万元。华新水泥建设进展顺利,闪星公司3万吨锑品深加工项目、2万吨锑冶炼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完成选址,电子科技园建设启动,东苑数码广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五、内外贸易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486万元,增长20.3%。从消费区域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93万元,增长20.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5993万元,增长18.0%。

外贸发展成效显着。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8080万美元,增长39.1%,其中出口17022万美元,增长50.0%,进口41058万美元,增长35.0%。新增外贸企业2家。

招商引资向好。2011年,合同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31万美元。引进汇美华天五星级酒店、LED照明及应用建设等招商项目12个,合同引进市外境年资金30.2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25亿元人民币。2011年11月1日,响莲集团的葛根产品搭载“神舟八号”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太空育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