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点军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11年,全区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源结构,强化支出管理,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年完成区域内财政收入23110万元,比上年增长9.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其中:各项税收5068万元,增长43.98%。财政支出30000万元,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700万元;教育支出50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700万元;医疗卫生5400万元。 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的新路子,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得到健康发展,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801万元,增长12.47%;其中:居民存款85743万元,增长20.5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3245万元,增长11.43%。 保险业稳步发展。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 八、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教、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5件,授权31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3.75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4.19亿元。义务教育五年脱困进步工程成效显着。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点军小学主体楼封顶,艾家小学综合楼加固改造、点军四中食堂餐厅和学生宿舍维修加固、石堰小学学生宿舍及食堂餐厅新建等工程顺利推进,全区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达到全市中上水平。2011年,全区共有学校数12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7所。在校学生数为6394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145人,普通中学学生2964人,小学学生3575人。全区小学入学率、初中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5.8%。幼儿园9个,在园儿童1634人。素质教育工作成效显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逐步繁荣。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7%,电视广播覆盖率为10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区计生服务站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卫生设施逐步改善,区人民医院门诊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2010年,全区共有5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机构71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6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1人,注册护师、护士56人,拥有病床188张。进一步巩固初保达标成果,实行点军区人民医院与市中心医院联合办院,医疗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开发有序推进。江南大道升级改造加紧实施,外国语学校至卷桥河大桥段道路右幅基础工程基本结束;谭艾路实现黑化通车。垃圾填埋场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生物氧化池基础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永久性配电房主体工程竣工。江南水厂增容提质全面完成。改造电网37.2公里。铺设天然气管网30公里。小杨家湾安置房竣工,西边冲安置房一期封顶、二期动工,五龙阳光、联棚大雁坝、街办塘上、艾家桥河等安置小区建设前期工作启动。2011年全区供水总量1356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219万吨;用水人口4.5万人。道路面积47.2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10.2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42公顷,建成区绿化率65%。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全年出生人口8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0.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2万人,占17.62%;乡村人口8.51万人,占82.38%。男性人口5.24万人,占50.73%;女性人口5.09万人,占49.27%。全区人口密度为196人/平方公里。 经抽样调查推算,全区常住人口为10.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21元,增长15.8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68元,比上年增长14.29%。纳入统计口径的城镇职工工资总额为17685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989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人数80673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物价指标及城镇居民数据系市统计局公布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