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取得新进展。年末全面完成交通运输部建设项目22个,总里程50.51公里;省财政投资交通建设中修项目2个,总里程14.23公里;计划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4.53公里,总计89.21公里,已全面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车。完成跨泗河泗源大桥、寺台大桥等大中桥梁建设10座,完成年初任务的100%。2011年底,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到1979.4公里,其中国道71.74公里,省道60.29公里,县道190.84公里,乡村道路1648.43公里,在全部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23.11公里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全年获市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鲟鱼规模化适养品种筛选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市渔业系统和泗水首个一等奖;我县4项省级科技项目、6项市级科技项目成功立项;龙昕电工有限公司10项专利技术全部得到转化;山东永春堂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山东龙昕电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申请专利302项,专利授权208项。全县科学技术人员达到8594人,其中:高级385人,中级3185人,初级5024人。万人拥有科技人员139人。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00所,在校生7.72万人。其中,高级中学3所,在校生0.67万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生1.80万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0.17万人,小学及教学点124所,在校生3.62万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76人,幼儿园156所,在园幼儿1.46万人;教育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有20多项市级课题和2项省级课题立项,龙城中学、洙泗小学被市教科所推荐为省级教育科研基地;校舍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1965万元,新建校舍18648平方米,维修校墙25处、2650米。实施楼顶防水工程18处,8587平方米。投资80万元,完成热水热饭改造学校3处,新建水冲厕所4处;教育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为87所学校配备66万元的教学仪器,投资29万元新建标准化实验室9个,投资38万元配置仪器橱577个,投资490万元配备学生机853台、教师机210台、多媒体教室169套。全面落实图书更新工程及省财政厅250万元图书配备工作,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共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生活困难学生和住宿生资助金155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8名、96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100万元,为1571人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89万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债务3464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举办“文化下乡”活动演出21场,发放科技文化知识宣传页5000多份,接受科技文化咨询320次。举办“流光溢彩一条街”主题灯展,组织“绿景国际杯”青年歌手大奖赛,并举办“让书香飘满泗水”全民读书月主题活动;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在全市新创作文艺作品汇演中,舞蹈《花棍舞》、小品《特殊生日》荣获二等奖,相声《和谐新社会》、山东快书《打赌》、歌曲《泗河赞歌》荣获三等奖。文化馆陈金茹创作的《借婆婆》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乔羽文学奖”三等奖。作家柏祥伟23万字小说集《无故发笑的年代》,已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短篇小说《羊的事》获第二届泰山文艺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共建设村级文化大院60个,农家书屋100个,争取国家、省、市扶持155万元的图书、光盘等,占全市扶持指标的三分之一,居全市第一位。泉林泉群和卞桥被纳入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我县作家首次问鼎山东文化创作最高奖“泰山文艺奖”。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现有各类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4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19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90人,医疗床位1800张;新农合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共有45.7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99.60%,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7986.9万元,受益人口15.03万人次;积极争取和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条件。今年先后争取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项目、慢性病防治院建设项目、金庄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和卫生监督综合楼建设项目,并投资154万元建设电信数字线路27条。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参赛备战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第十三届市运会上取得金牌35.5枚总名次第八的好成绩;体育彩票发行总量突破2000万元大关,完成任务率在全市名列第二位,在全省排名第十位;泗水一中、龙城中学、洙泗小学、实验小学获得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大力促进群众体育工作全面开展,先后举办老年门球、象棋、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项目等十几项体育活动;累计投资124万元,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40处,总数已达428处。 生态旅游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全县各景区点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同比增长37.5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61.57%。编制完成圣地桃园规划、王家庄民俗村改造规划、编制黄山林场总体规划和青龙山、雷泽湖、石佛庄、尹城梅园旅游开发策划,全年旅游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2.4亿,圣地桃园景区和王家庄民俗村,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市政环卫设施不断优化。完成投资6230万元,新修和翻修城市道路9条、1218公里。公用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新开发马家坡水源地1处,铺设和改造城市供水主管道14公里。新增供暖面积28万立方米,总供暖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主管道增至16公里,发展用气户达4500余户。投资1266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一级A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投资400万元建设改造泗河路、新城路等污水管网6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日处理200吨的县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运营,被省住建厅评为I级填埋场。环卫设施不断提升,多方筹资160万元购置280个新式垃圾筒。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建占地37.21公顷的圣源湖公园。对济河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全长5.3公里的迎宾大道于5月建成启用。拆旧更新LED光源路灯257杆,栽植乔木4.2万株、灌木5.6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6300余棵,目前建成区绿化面积538公顷,绿化覆盖率38.5%,绿地率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农村社区加快建设,全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62套,廉租住房188套和公共租赁房296套,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17%、115%和102%,住房保障率达到城镇户口的13.56%。全年投资农村居民和农村住房3.7亿元,开工建设226栋、4300户、51.6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