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形势喜人。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3.18亿元,同比增长5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8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税收收入27.11亿元,同比增长40.4%;上划中央两税17.61亿元,同比增加39.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1.18亿元,同比下降23.3%。 金融机构存贷款双双实现高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6.77亿元,增长1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85.78亿元,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493.22亿元,增长17.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7.62%,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1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95亿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4.17亿元,其中:人身险赔付支出0.13亿元,财产险赔付支出4.04亿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实现了“普九”目标。2011年拥有小学学校41所,在校学生5.2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8.28万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2.08万人;小学、普通中学、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分别为2768人、4912人、2768人。普通高校8所,全年共招生27906人(含成人教育,下同),在校学生84440人,毕业学生总数22161人,教师4191人。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有区内公共图书馆6所,藏书632.5万册;剧场、影剧院7个;文物保护区1个。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7.71万户,拥有数字电视用户22.72万户;通光纤有线电视信号村通率100%。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等)2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7987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747人,注册护士2933人;卫生防疫人员数113人;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041张;医院门诊人次(含卫生院)430万人次;0-7岁儿童建卡率100%,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100%。婴儿死亡率1.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6‰;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3.53万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辖区内拥有设施比较完备的大型体育场馆2个;学校体育达标率100%;《全民健身计划》继续推广实施。 十、环境保护 环保力度加大,生态质量提高。涪城作为绵阳科技城的主战场,为绵阳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宜居城市等殊荣作出了贡献,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涪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据市气象局监测:市区年降水量834.2毫米,年平均气温16.6度(℃),年日照时数1128.7小时;空气、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面积15359.6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3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显示,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68.48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增长0.89%,其中农业人口19.65万人,非农业人口48.83万人,城镇化率为72%;人口出生率为8.85‰,人口死亡率为4.21‰;人口自然增长率4.64‰。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4.47万人,女性人口3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100,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2万人,比上年增加0.57万人,占全辖区人口的比重为16.36%。2011年人口及其构成情况详见表1。 城镇居民收入再上新台阶。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3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674元,增长15.53%;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14998.52元,比上年增加1170.66元,增长8.47%;经营性纯收入1813.98元,比上年增加465.15元,增长34.4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5.68万人,在岗职工劳动报酬59.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7%;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38321元/人,比上年人均增加5685元,增长17.42%,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46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540元,增长19.98%。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农民人均工资性(务工报酬等)收入3601元,比上年增收1035元,增长40.34%;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7085元,人均增收987元,增长13.93%;财产性纯收入(租金、利息、集体分配、土地转包等)人均达686元,人均增收减少53元,下降53%;转移性纯收入人均达902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17.14%。 城乡居民消费出现新变化。据涪城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涪城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88元,增长18.4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90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类如表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36元,增长7.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481元,恩格尔系数为41.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77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31.43平方米。 年末城乡从业人员45.58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增4.9%;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8万人,下降2.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06万人,增长1.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64万人,增8.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0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3%。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参保人数显着增加。2011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04万人,增加3.92万人,增长15%;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24.56万人,增加2.21万人,增长9.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8493人,增长2.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23.53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529人;领取农村低保人数8630人。年末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床位数1545张;社区服务设施数3处。 注: 1.公报中的数据为涪城行政区域口径。 2.《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电快年报数据,正式数据以《涪城统计年鉴(2012)》为准。 3.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