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从容应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各项挑战,攻坚克难、负重奋进,扎实推进“两重点三主要”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的大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42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127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96404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242450万元,增长1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998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5:39.9:32.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53.0%、38.9%。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1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税收收入37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0.9%。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3.4%。其中:上划省级收入3719万元,增长22.6%;上划中央收入17497万元,增长30.2%;一般预算收入30237万元,增长28.4%。全年财政总支出达184716万元,同比增长3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23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林水事务支出24755万元,比上年增长26.9%;社会保障支出32656万元,比上年增长49.5%;教育支出40087万元,比上年增长30.2%;科学技术支出431万元,比上年增长38.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84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医疗卫生支出23496万元,比上年增长49.2%;节能环保支出4465万元,比上年下降37.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08万元,比上年增长60.2%;住房保障支出6582万元,比上年增长92%;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434万元,比上年增长44.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93%,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民生民利有效改善。2011年共落实惠农政策补贴到户资金3.2亿元,省定和市定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429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88人,职业培训7629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达到100%。七类保险征缴基金1.93亿元;新农合参保68.6万人,参合率95.32%;城乡低保分别达到10371人、37322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894万元。农村五保对象6671人,供养标准达到每年1500元,基本医疗费用实行全免;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1万余人,发放救助资金700多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628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80套2.36万平方米,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20万元;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370万元,帮扶贫困人口11975人,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实现4000人稳定脱贫、12000越过低收入线。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步增长。2011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55.74千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4.87千公顷。实现粮食总产30.22万吨(省调整核定数),其中稻谷23.94万吨。油料种植面积2.56千公顷,增长8.12%,油料总产量5286吨,增长8.91%。水果总产量60727吨,增长5.44%。蔬菜种植面积7.05千公顷,增长2.6%,蔬菜总产量123125吨,增长3.36%。畜牧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年出栏肉猪102.1万头,比上年增长2.14%;出栏牛2.74万头,比上年增长5.4%;出栏羊4.86万头,比上年增长5.4%。全年肉类总产量78562吨,比上年增长6.92%,其中:猪肉产量69360吨,比上年增长7.1%。禽蛋产量2190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9405吨。 农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27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3家。实现销售收入17.05亿元,实现利税1.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9.5%。严塘镇棠溪生态园、雀塘镇柳山休闲生态园、酿溪镇辉耀农林科技生态园等休闲农业、城郊农业初具规模和特色。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6亿元,比上年增长50.94%;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9800处,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157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6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9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30公顷。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3%;农村用电量15057.5万千瓦小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3万吨。 2011年,全县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86540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2790公顷,绝收面积1160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2011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61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分别比上年提高17.96%、21.19%。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154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09%。2011年全县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为85家,亏损面0%。规模工业实现利税101260万元,增长105.44%。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9315万元,增长113.83%。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21.22%,比上年提高34.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良好,产品销售率99.52%。 规模以下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60347万元,增长18.3%。 建筑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5058万元,增长18.1%。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76.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9.6%、8.3%、1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11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706万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城镇投资565344万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75603万元,第二产业388423万元,第三产业13668万元。工业投资385823万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8800万元。其中,采掘业49493万元,制造业315158万元,电力工业12961万元。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邵大道路网建设融资1.5亿元,一期路基工程基本完成。绕城线和资江一桥改造竣工通车。垃圾中转站维修、压缩车间建设全部完成。县城客运站主体工程完工。酿溪生态园二期工程、大坪文体商贸广场顺利推进。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得到加强。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26.5%,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4.36平方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135.9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3.3公里。207国道落马江至武桥段改造建成通车,汤仁至武桥段改造全面启动。塘口大桥成功合龙。邵坪高速正式启动。衡邵高速延长线征地拆迁工作和217省道改造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娄新高速进入路面油砂铺垫施工。安邵高速主线红线内房屋全部拆除到位。沪昆高铁征地拆迁任务全面完成。2011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151公里。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9.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88%,旅客周转量7.1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