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11 恩施州统计局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7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89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5.33亿元,增长22.4%。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6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76亿元,增长26.3%;教育支出23.62亿元,增长14.5%。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0.63亿元,比年初增加113.55亿元,增长2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8.07亿元,比年初增加52.67亿元,增长20.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06.84亿元,比年初增加57.14亿元,增长22.9%。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7680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长19.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见表4)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5.1亿元,增长40.7%;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5亿元,增长20.0%。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4.7%,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488.66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2.39亿元,同比减少3.6%,其中:寿险业务给付0.71亿元,同比增长17.5%;财产险业务赔款1.68亿元,减少10.5%。

全州共有长江和华泰2家证券公司在恩施开设营业部,开设股票基金账户3.78万户,全年保证金存款0.84亿元,交易额117.9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据2011/2012学年初统计,基础教育方面,共有学校数1123所,教学点484个,校舍面积432.07万平方米,招生数17.26万人,在校学生52.1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5.76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3.56万人,小学在校生23.78万人,幼儿园在校生8.99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01%。高等教育方面,全州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校招生7735人,在校生2.41万人,毕业生6865人,教职工1836人。

科技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攻关取得新成绩。全年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62项,资金1725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州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7家,共有高新技术产品21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96%。全年申请专利244件,其中发明专利97件、企业专利84件。

十、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稳步向前。“文化下乡”活动持续开展。全州专业剧团共完成演出总场次1678场,演出收入297.66万元,总观众205.53万人次,其中农村场次1286场,收入61.86万元,农村观众130.97万人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全州累计建设农家书屋3084个,提前实现全州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计划总投资6.5亿元,涵盖比兹卡剧场、文化馆、博物馆等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州文化中心于2011年3月动工。文艺表演创作成果丰硕。省民族歌舞团青年编导朱政创作表演的独舞《丧弄》作为湖北省唯一进入“全国第九届舞蹈大赛”的独舞作品,获优秀表演奖;省民族歌舞团创作的群舞《土家阿哥苗家妹》获第八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十佳作品奖;计划于州庆30周年期间在央视播映的30集本土电视连续剧《大水井》开机拍摄。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2.86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3.07%。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创新发展。全州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98个。全年新注册青少年儿童运动员200余人。着力打造活动品牌,土家健身摆手舞广泛推广。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举行了土家健身摆手舞比赛,300多名各族运动员参加比赛,《湖北日报》、人民网、国家民委网等媒体予以报道。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全州调频转播发射台11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06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22526公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2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7.0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87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88万户。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8.12万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全州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56个。实有执业医师4952人,每千人口拥有医师1.24人。实有病床数1416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3.54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22.09万人,比上年净增3.4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87%,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率达到70.8%。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孕产妇死亡率13.20/10万;婴儿死亡率9.81‰;新生儿疾病筛查率69.7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76‰;儿童保健覆盖率83.1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401.1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9.85万人,占总人口的52.3%;女性人口19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7.7%。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29.7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22.47万人,城镇人口107.27人,城镇化率32.53%。全州人口密度(常住人口计算)为137人/平方公里。

全州全年出生人口47046人,人口出生率为11.49‰;全年死亡人口22191人,人口死亡率为5.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比上年降低0.18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39元,比上年增加684元,增长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17元,增加564元,增长19.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4元,比上年增加1768元,增长15.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62元,增加1250元,增长14.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就业人员230.99万人,比上年增加3.4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3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2%。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各项社会保险扩面3.78万人。年末全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0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0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8万人,参保率55.3%;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30万人,参保率93.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54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3.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1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9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86万人。全年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1.31亿元。

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农村低保扩面4.38万人,保障人数增加到30.55万人;新增城市低保714人,保障人数5.14万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27亿元。全州五保对象13577人,其中集中供养8775人,分散供养4802人,集中供养率64.6%,全年拨付五保供养资金2451万元。实施医疗救助2.11万人次,全年拨付医疗救助资金540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