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渠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1 达州市渠县统计局

渠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渠县调查队

2012年3月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联动、奋力追赶跨越、建设幸福渠县”的总体发展思路和“12345”重大工作部署,努力克服“9.18”特大洪灾的不利影响,众志成城,团结拼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606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9246万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第二产业增加值759774万元,增长2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9%;第三产业增加值397116万元,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7%。人均GDP13865元。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7.7:45.8:26.5调整为今年的28.0:47.3:24.7,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874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0.9%上升到54.4%,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体上升。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8.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5%,衣着类价格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5.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升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1.4%,居住类价格上涨11.6%。

二、农业和农村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0752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增长3.6%,林业增长5.0%,畜牧业增长3.8%,渔业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3.1%。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587627吨,比上年增产11743吨,增长2.0%,其中:小春粮食产量135335吨,增产2798吨,增长2.1%;大春粮食产量452292吨,增长2.0%。主要粮食作物产品产量:稻谷产量241735吨,增长1.5%;小麦产量100100吨,增长1.3%;玉米产量105705吨,增长13.3%;高粱产量23245吨,增长2.4%;洋芋产量48460吨,增长7.2%。

畜牧家禽持续发展。生猪出栏1266337头,比上年下降3.4%;肉牛出栏81981头,增长0.9%;肉羊出栏254347只,增长0.6%;家禽出栏17144800只,与去年持平;肉类总产量145164吨,增长3.7%;禽蛋产量21940吨,增长6.9%;奶产量1130吨,增长4.5%。

经济作物收成较好。全年油料产量50355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油菜籽产量31350吨,增长2.2%;花生产量18290吨,增长8.8%。甘蔗产量12060吨,增长0.3%。柑桔产量108763吨,增长11.6%。中药材产量8857吨,增长3.7%。

林业发展情况良好。全县完成林业产值2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封山育林面积2133公顷,零星植树124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1.52%。

水产养殖稳定发展。全年渔业产值2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水产品产量16650吨;其中鱼类16523吨。全县水库养鱼545公顷,稻田养鱼5650公顷,池塘养鱼828公顷。

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全县黄花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产量8327吨。柑桔种植面积达12.6万亩,产量达10.9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6.2万亩,共生产新鲜蔬菜51.9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9728万元,同比增长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8520万元,增长24.5%,增速全市排位第3。增速比全市快0.8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2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0.6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工业增加值423862万元,增长24.8%,增速全市排位第1。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县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6318万元,同比增长38.5%。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970万元,增长44.6%;其中,县属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7507万元,增长31.3%。企业总资产贡献率13.0%,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2.3%,比去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5.6。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县建筑企业13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个、劳务分包企业3个,实现利税总额15550万元,年内自行完成施工产值25619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2.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13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54012万元,增长36.4%;更新改造投资357725万元,增长27.4%;房地产开发投资101925万元,下降2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33005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43199万元;第三产业投资537458万元。

五、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兴旺繁荣。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62383万元,增长24.8%;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71219万元,增长10.6%。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58034万元,增长18.4%;商品零售575568万元,增长18.3%。城乡购销两旺,城乡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平衡。年末个体工商户11527户,比上年减少6425户;私营企业1376户,增加22户。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0797万元,减少5511万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41535万元,增加2261万元,增长1.6%。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4.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引进省外资金46.3亿元。共开展招商活动76次,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2011年“西博会”核定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48.6亿元;“渝洽会”签约项目11个,签约金额26.47亿元。

六、交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发展较好。全年完成客运量12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客运周转量33064万人公里,增长13.7%;完成货运量685万吨,增长2.7%,货运周转量30838万吨公里,增长20.1%。全县公路总里程2933公里,其中通村公路1904公里。新增通乡联网油路70公里,通村公路268公里。全年国省干线公路综合好路率100%,县养公路综合好路率84.2%。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47.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0%和24.0%。重点开展了渠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实施賨人谷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工作,賨人谷景区已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同时渠县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渡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以此为契机,积极筹办“魅力宕渠特色文化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