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3.38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9.65亿元,同比增长8.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4%,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0.39亿元,同比增长13.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0.0%,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区完成税收总额36.77亿元,同比增长31.9%,占GDP比重13.9%,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国税16.47亿元,同比增长34.9%;地税20.30亿元,同比增长2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1亿元,同比增长29.5%,占GDP比重5.0%,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着。一是服务业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26.5:72.2调整为1.3:26.4:72.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1.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2%,比年初比重增加9.6个百分点。三是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全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年上半年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2%(因能源数据统计周期较长,全年数据延后公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1.1%;粮食播种面积18.9万亩,同比增长2.2%;粮食总产量7.82万吨,同比增长5.0%;蔬菜产量2.49万吨,同比减少8.0%;畜牧业稳定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315吨、3972吨和3012吨;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3742头、8740头和8896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全区工业增加值25.1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0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48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2.8%;实现利税4.55亿元,同比下降4.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2)65家,比2010年减少69家。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12家过亿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39亿元,同比增长26.2%,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74.2%;实现利税3.08亿元,同比增长17%,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66.7%。 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机械制造业、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四大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61.4%。 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药山科技园、化工产业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62亿元,同比增长43.9%,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44%;实现利税1.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34.1%。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4.6%。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区建筑业增加值44.52亿元,同比增长8.1%。年末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4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59.2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税5.2亿元,同比增长23.8%。房屋施工面积54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房屋新开工面积23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7%;房屋竣工面积1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5%,其中住宅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5%。 四、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注3)增加值81.87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同比增长20.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4.6%。 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22.59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1亿元,同比增长111.1%,其中完成住宅开发投资25.24亿元,同比增长126.3%。新开工房屋面积69.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7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4.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8%;商品房销售额28.18亿元,同比增长125.3%。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26.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增势强劲。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23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1.93亿元,同比增长19.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2.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注5)115家,实现零售额44.42亿元(含银座),同比增长25.2%。市场规模化程度提高,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1个,成交额143.1亿元;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成交额58.74亿元,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成交额21.03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中19类生活消费品零售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83.7%,家具类同比增长66.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增长50.6%。 优惠政策促进消费增长。“家电下乡”销售产品4.07万件,实现销售额0.9亿元,兑付补贴0.12亿元,惠及农户3.66万户;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并审核产品8万余份,实现销售额约1.9亿元。 对外贸易发展稳定。全区完成出口总额65373万美元,同比增长29.2%。合同利用外资1275.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40.1万美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减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注4)74.0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11亿元,同比下降71.5%;第二产业投资5.55亿元,同比下降45.1%;第三产业投资68.36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投资5.34亿元,同比下降46.5%;房地产投资38.11亿元,同比增长111.1%。 三产投资比重提升。一、二、三产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3:14.4:85.3调整为0.1:7.5:92.4,三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提高7.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6.62亿元,同比增长4.5%;城市建设、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21亿元,同比下降37.2%;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投资0.83亿元,同比增长98.2%。 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全区相继开工了6个片区,其中聚贤三片区2011年完成投资3.32亿元,仁丰片区完成投资1.68亿元,汽车厂东路南片区完成投资0.64亿元,北刘五片区完成投资0.4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