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2011年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场;各种体育场地463个,其中体育馆4座,运动场115个,游泳池14个;各种训练房330个。全区共有体育场地72万平方米。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7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36万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38个,拥有床位总数527张(区内发证);辖区内含省、市发证的卫生技术人员10611人,其中辖区内不含省、市发证的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561人,注册护士1155人。继续推行免费婚检,在全区铺开“一站式”服务。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覆盖农村人口1604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100%。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47.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28平方公里。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雨花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全年安全生产事故411起,比上年下降3.7%,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1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0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2起,比上年下降14.3%;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下降5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亿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2011年末,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5.07万人,增加0.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23万人,乡村人口7.84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28.02万人,女性27.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9‰;死亡率为7.04‰;自然增长率为3.55‰。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679.55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6679.8元,同比增长5.24%;经营净收入2160.35元,同比增长39.02%;财产性收入2475.76元,同比增长30.99%;转移性收入8363.64元,同比增长14.27%。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60元,同比增长15.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83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0946元,同比增长27.4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5元,比上年增加1835元,同比增长10.98%。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917元,同比增长14.74%。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支出6052.0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1.9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321.39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7.56%;居住消费支出2018.01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0.67%;衣着消费支出2128.59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1.25%;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83.2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2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692.1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4.33%;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505.52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6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16.01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37%。抽样调查同时显示:城镇住户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2.14辆,家用电脑88.39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66.07台,人均居住面积33.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52元,比上年增加2560.4元,同比增长14.7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287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6.5%;衣着消费支出1499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7.5%;居住消费支出5084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5.4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21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12%;医疗保健支出926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4.64%;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110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5.5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333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1.69%;用于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92元,占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5%。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到2011年底,在我区新增就业人员32444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588人,比去年增长35.3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28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6994人,其中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9890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6274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048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595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306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