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永定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1 龙岩市永定县统计局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年初霜冻、棉花滩库区水污染等灾害带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37.4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7.5︰48.3︰34.2调整为16.8︰49.7︰33.5。

“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7%、15.6%和14.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2∶48.3∶29.5调整为2010年的16.8︰49.7︰33.5。

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工业品价格上涨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社会从业人数29.54万人,年内新增就业人员1.5万人,年内下岗再就业人数13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1%,比上年升高0.16个百分点。

节能减耗有效落实。初步核算,全县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6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5.7%。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增长7.4%,其中工业用电量9.48亿千瓦时,增长1.7%。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外向度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新兴产业未有大的突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偏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2.53亿元,增长0.8%;林业产值3.08亿元,增长13.8%;牧业产值12.91亿元,增长6.0%;渔业产值0.81亿元,下降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1亿元,增长5.0%。

农作物播种面积55.4万亩,增长7.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15万亩,比上年增加3.3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27万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89万亩,增加0.1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08万亩,增加0.1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2.32万吨,比上年增加1.33万吨,增长12.1%;烟叶产量0.51万吨,比上年减少0.02万吨,下降3.5%;油料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增加0.03万吨,增长22.7%;蔬菜产量25.66万吨,比上年增加0.1万吨,增长0.4%。

完成荒山造林面积0.93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5.1%;人工迹地更新面积0.85万亩,下降26.7%。全县森林面积2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9%,均与上年同期持平。商品材产量1.77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3.5%。

肉奶蛋总产量7.27万吨,增长4.9%。其中,肉类总产量6.89万吨,蛋类产量0.37万吨,奶类产量0.01万吨。肉类产量中,猪肉产量6.02万吨,增长20.4%;牛肉产量0.03万吨,下降41.7%;禽肉产量0.44万吨,下降4.4%。水产品产量0.62万吨,增长19.9%。

“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粮食总产量比“十五”期间减少了37.23万吨,茶叶产量减少0.03万吨,水果产量增加12.77万吨,肉类总产量增加5.6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129.93亿元,比增3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41亿元,比增41.2%。全部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2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2亿元,增长27.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各工业产品产量销售良好,产销率为99.32%,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

县属工业比重提高。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省市属工业产值8.24亿元,下降62.1%;县属工业产值104.17亿元,比增46.9%,县属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7%。轻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产值20.62亿元,比增41.5%;重工业产值91.78亿元,比增49.4%,轻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非资源型工业比重提高。资源型工业产值69.2亿元,比增27.7%,非资源型工业产值43.21亿元,比增98.1%,非资源型工业所占比重达38.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全面增长。三大产业产值66.21亿元,比增28.4%,其中,煤炭产业产值34.98亿元,比增31.1%;建材产业产值17.86亿元,比增15.9%,电力产业产值13.37亿元,比增41.3%。机械制造、电子光电、生物医药、农林产品加工、品牌服装等五个新兴产业产值45.02亿元,增长92.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5个百分点。机械制造和电子光电产业为今年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全年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产业产值23.25亿元,增长1.93倍;电子光电产业产值13.61亿元,增长62.2%(见表4)。

园区聚集功能增强。全年县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91亿元,比增1.24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9.3%,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0%。

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和今年加速回升的共同作用下,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2010年全县1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24家,亏损面下降29.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3.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9%;实现利润8.22亿元,增长1.13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7.3%,比上年同期提升44.0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0%,比“十五”时期下降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82万平方米,比增47.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56万平方米,比增1.73倍。

“十一五”期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5%,比“十五”时期提高21.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逐步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含高速公路投资),比上年增长41.9%。其中,城镇投资27.62亿元,增长15.6%;农村投资7.6亿元,增长1.22倍(见表5)。非国有投资28.42亿元,增长54.0%。县属投资35.47亿元,增长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