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永定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11 龙岩市永定县统计局

城乡50万元以上投资37.3亿元,增长37.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48亿元,下降59.2%;第二产业投资额22.55亿元,增长60.9%;第三产业投资额14.27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看,制造业完成投资16.39亿元,比增95.5%;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5亿元,下降8.9%,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3.96亿元,比增16.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42亿元,增长95.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19.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8.34万平方米,增长2.6%,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占21.8%,期房销售面积占78.2%。商品房销售额2.87亿元,增长8.7%。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147.34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2.86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34.7%,比“十五”时期提高3.3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8亿元,增长18.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05亿元,增长2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4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0.34亿元,增长11.1%;零售业零售额29.55亿元,增长19.2%;住宿业零售额0.59亿元,增长30.7%;餐饮其他行业零售额4.6亿元,增长16.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类零售额4830万元,增长15.11倍;汽车类零售额17180万元,增长175.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9558万元,增长144.0%。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7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2.05倍,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0%,比“十五”时期提高4.3个百分点。

六、外经外贸

外经外贸恢复增长。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家;新签合同利用外资4335万美元,比增45.8倍;实际利用外资7044万美元,比增28%;外贸出口12731万美元,增长3.28倍。其中,内资企业出口额达10761.1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倍,占全县外贸出口总额的84.9%,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81.9个百分点,拉动外贸出口增长3.36倍。

“十一五”期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4.3%,比“十五”时期提升48.7个百分点。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交通通讯加快发展。以当地矿产品、农副产品和日用商品流通为主的货物运输日益活跃,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54亿吨公里,增长23.5%;全年旅客周转量3.1亿人公里,增长7.7%。

“十一五”期间,货物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12.1%,比“十五”时期下降2.6个百分点;旅客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8.7%,比“十五”时期提升2.2个百分点。

全年邮路总长度241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81万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数字移动电话基站49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5个。年末城乡固定电话到达户5.72万户,减少0.41万户;城乡公用电话2862部,减少211部;小灵通用户1655户,减少3631户;年末移动通信用户29.15万户,增加2.24万户;接入Internet户24163户,增加5562户。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小灵通和移动电话总户数35.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47万户。

旅游产业稳步推进。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88万人次,增长33.3%。其中,境外游客11.38万人次,增长20.8%。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4.55万人次,比增23.4%。实现旅游总收入18.23亿元,比增50.9%。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36亿元,增长3.0%。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5.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到4.13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8.05倍和3.86倍;共接待国内旅游者785.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8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95倍和3.49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总收入14.32亿元,仅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5亿元,增长25.8%;上划中央收入7.17亿元,增长22.9%。财政支出15.21亿元,增长31.2%,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农林水利等方面的支出6.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6亿元,增长27.9%。全县国税税收收入8.64亿元,增长24.8%;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4.72亿元,增长26.9%(见表6)。

“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到51.8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达到24.79亿元,财政支出累计达到47.52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31倍、3.12倍和3.31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9%、27.7%和32.7%。

全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77亿元,增长26.9%(见表7)。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7.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1亿元。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3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1.49亿元,增长0.5%。其中,财产险收入0.44亿元,下降4.3%;人寿险收入1.05亿元,增长2.6%。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0.28亿元,增长7.8%;人寿险各项业务支出0.15亿元,增长12.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初显成效。全县普通中学30所,比上年减少1所;班级数496个,比上年减少33个。其中,普通高中9所,班级数25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1个。初中招生数4275人,在校生数13056人,毕业生3666人;普通高中招生数2398人,在校学生数8779人,毕业生4964人;全县本科上线人数3563人,比去年增加174人。小学校93所,小学招生数4418人,小学在校生24191人,上学年毕业生毕业率、学生毛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学年度学生巩固率均达100%;特殊教育在校生60人,全县在园幼儿15699人,年末教师总数5353人。

科技人才素质提高。年内取得高级技术职称152人、取得中级技术职称141人,取得初级技术职称161人。年末共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才6659人,增长2.2%,其中高级职称1187人,增长14.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年末有汉剧团和土楼艺术团等县级艺术团体2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县级影剧院1个。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电视发射台各1个,电视覆盖率达98.84%,广播覆盖率达94.54%;光缆网络3539杆公里,比上年增加30杆公里;有线电视网络通乡数24个,通乡率达100%;有线电视网络用户达3236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