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东安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09 永州市东安县统计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东安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五大建设、实现五大和谐”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兴工强县、重农固本、靓城扩镇、活文振武、夯基畅贸、和谐安民”的工作方针,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95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171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16649万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296158万元,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13307元,增长1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6.3:31.1:42.6。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4688万元,比上年增长22.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30万元,增长19.6%。全年税收收入10701万元,增长32.4%。其中增值税完成1906万元,增长43%;营业税完成4827万元,增长53.7%;个人所得税完成555万元,增长21.4%。全年财政总支出97364万元,增长20.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5368万元,增长21.5%。其中教育支出25819万元,增长23.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8358万元,增长13.2%;农林水事务支出16229万元,增长25.4%;医疗卫生支出8948,增长63.3%。

为民办实事。省市政府交办的29项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其中14项指标超额完成。免费送戏下乡56场次。建设农家书屋25座。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6所。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98人。援助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463户。城镇零就业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城镇居民医保完成参保人数11.08万人。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人员84人。新建或扩建6所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到45%。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135.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45元。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650户。改造县乡公路31.6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面307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3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任务7个。新增通宽带上网行政村19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34085人。新建农村沼气池1252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座。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率100%。建设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安装监控摄像机5台。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216个。商品材采伐指标入户到村率100%。改造行政村配电网33个村。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35890万元,比上年增长6.9%。粮食总产量达到39.34万吨。出栏生猪85.11万头,出栏牛1.92万头,出栏羊4.12万头,出笼家禽895万羽,水产品产量达到1463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9%、4.9%、5.6%、4.9%和5.2%。

农业产业化。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共实现加工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9.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677万元,整治各类水利工程6315处,其中治理重点病险库1座。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全年落实农机补贴资金400万元,累计推广各种农业机械3997台。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1万台/37.8万千瓦,同比增加4.3万千瓦,增长12.8%。

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永东公路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新创办农村清洁工程重点示范村30个,完成省定扶贫村项目建设23个,培育明星镇(乡)6个,明星小康村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21482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5482万元,同比增长22.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6000万元,同比增长14.9%。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2898万元,同比增长2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688万元,同比增长29.2%。

主要产品产量。全年发电量4182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98%;水泥88.2万吨,增长28.96%;铁合金152986吨,增76.12%;人造板147675立方米,增长38.86%;锑15547吨,增长75.1%;水力发电设备41904千瓦,增长66.35%。

工业经济效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9家,达到84家。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8%;实现销售收入48398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8%;实现利税27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利润总额13086万元,比上年增长28.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8%。

建筑业。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751万元,增长22.8%。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877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01万元,税金总额593万元,施工面积72.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3598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6497万元,增长71.1%;农村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7101万元,增长39.7%。在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完成284660万元,增长67.2%;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267337万元,增长84.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4500万元,增长48.8%。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959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县及县以上零售额116630.6万元,增长23.1%;县以下零售额74328.4万元,增长14.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68488.6万元,增长19.4%;住宿和餐饮业21914.4万元,增长20.4%;其他行业556万元,增长12.7%。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208个,合同引进资金2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02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8.72亿元,同比增长40.2%;合同引进外资475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7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3%。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含乡村公路)达2185.724公里,其中:国道41.039公里,省道57.466公里,县道229.69公里,乡道275.278公里,村道1533.8公里,专用道48.451公里。全社会货物周转量81473.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2%。

邮电通讯。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0805.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74.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530.5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4万户,其中市内电话用户2.2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86万户,公用电话30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9万户,小灵通用户3746户,宽带网用户1006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