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重点战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较为平稳,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9.06亿元,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66.07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243.15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为19.32:53.02:27.6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202元,增长12.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1.65亿元,增长13.9%,占GDP的比重达59.3%。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8.31亿元,增长33.5%,占GDP比重为13.46%,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81亿元,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53.83亿元,增长32.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08%。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96.71亿元,增长24.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8.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8.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8.7%。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7,比上年上涨4.7%。从八大类别看,呈现“三降五升”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干鲜瓜果类分别上涨17.2%、25.7%、18.1%、9.2%和13.7%;烟酒类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居住类价格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8,比上年上涨4.8%。 年末全市全社会就业人员264.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9万人。分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125.81万人、63.2万人和75.98万人。城镇就业人员79.7万人,新增加4.4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27%。单位在岗职工20.18万人,增长8.4%,年平均工资27505元,增长19.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19亿元,增长4.3%。年末全市共有214个乡镇政府,乡村总户数98.98万户,乡村总人口389.21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23.1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97.03万人,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104.79万人,其中出省从业的77.31万人。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385.55万吨,比上年增加10.88万吨,增长2.9%;油料产量16.64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31.33万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18.85万吨,增长4.9%,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6.0万吨,增长2.0%;生猪出栏364.13万头,增长3.2%,年末生猪存栏227.32万头,增长4.3%;出笼家禽7405.96万羽,增长4.7%,年末家禽存栏2689.3万羽,增长3.1%;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6.69万头,增长0.8%,年末牛存栏78.06万头,增长5.2%。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56.8万千瓦,增长11.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15.9万千瓦,下降5.0%。拥有柴油机21.4万台,农用水泵16.63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303.05千公顷和39.6千公顷;农村用电6.99亿千瓦时,增长6.9%。 全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19.67亿元,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32.46亿元,增长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04.45亿元,增长17.2%。年末全市共有6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实现增加值330.8亿元,增长19.2%,实现总产值1560.57亿元,增长52.3%。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国有经济增长23.1%,集体经济增长35.8%,股份制经济增长55.7%,其他经济增长38.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51.7%,重工业增长52.5%。全部工业企业用电量38.86亿千瓦时,增长16.3%。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8.47%,同比提高44.5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2.67亿元,增长53.2%,产销率达到98.97%;实现利税总额169.95亿元,增长44.0%,其中利润总额104.84亿元,税金总额65.11亿元。 全市共有1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0.07亿元,增长19.0%;实现工业增加值295.2亿元,增长23.2%;吸纳从业人员21.79万人,增长13.5%;实现利润总额104.32亿元,增长56.9%;上交税金59.9亿元,增长32.0%。 全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62亿元,增长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23亿元,增长30.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646.37亿元,增长31.1%;农村投资完成92.87亿元,增长23.9%。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031个,新增固定资产545.19元,增长33.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147.62亿元,增长12.2%;非国有投资591.61亿元,增长35.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67亿元,下降3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35.65亿元,增长3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3.91亿元,增长21.7%。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3.42亿元,增长4.9%。商品房施工面积458.4万平方米,下降5.1%,其中住宅368.14万平方米,下降13.9%;商品房竣工面积84.46万平方米,下降28.4%,其中住宅64.95万平方米,下降38.1%;商品房销售面积106.74万平方米,下降38.3%,其中住宅96.86万平方米,下降38.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47亿元,增长17.7%。分城乡看,完成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5.66亿元,增长18.3%,其中城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55.48亿元,增长20.3%;完成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81亿元,增长16.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销售总额115亿元,增长32.9%。其中零售额增长40.3%,分行业来看,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6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56.9%;化妆品零售额增长18.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3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29572万美元,增长103.3%,其中出口207019美元,增长108.2%。 全年全市新签外资项目数99个,合同引资55313万美元,实际进资50246万美元,增长14.2%。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5.52亿元,增长7.6%。 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7094万吨,增长6.8%,货物周转量246.9亿吨公里,增长2.4%;发送旅客3586万人,增长2.8%,客运周转量18.42亿人公里,增长1.1%。铁路(吉安站)全年发送旅客250.08万人,增长10.8%,到达旅客230.06万人,增长10.5%;货物发送3.2万吨,下降23.8%,货物到达588.8吨,增长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