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我市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乌海市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和着力加强民生建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51.95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5.27亿元,增长12.1%。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GDP达到89521元,比上年增长15.8%,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1.39万美元。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7%,比上年降低了0.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80.79%,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8.94%,比上年降低了1.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1.7:27.3调整为0.9:73.1:26.0。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财政支出7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8%,公共服务与民生领域仍然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9%;教育支出7.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08%;交通运输支出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54%。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6%,比上年高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4%,高于上年4.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6.6%,高于上年5.2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5%,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降低1.3%,低于上年5.6个百分点。除此以外,衣着类价格上涨4.0%;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9%。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7.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1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17万人,减少0.14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1.05万人,增加0.5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14.92万人,增加0.44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6万人,增加0.4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9.76万人,增加0.35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单一,现有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偏重,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不足,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任务繁重;二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三是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仍需不断加强。 二、农业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35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44公顷,粮食总产量3.55万吨,蔬菜产量6.58万吨,禽蛋产量0.3万吨,肉类产量1.14万吨,牛奶产量0.51万吨,出栏肉猪8.55万头。 2011年大棚瓜果种植面积176亩,比上年增长134.67%,产量263.8吨,增长96.83%;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839亩,下降28.34%,产量1.41万吨,下降23.46%。 葡萄种植面积20790亩,比上年下降1.98%,葡萄产量9515吨,下降14.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22.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8%。15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9.6%,股份制企业增长21.7%。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5.3%,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冶金、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3.8%、8.2%、16.5%、23.1%、23%、24.7%,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平板玻璃、白酒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99%;实现利润50.4亿元,比上年增长6.98%; 201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41家,与上年持平,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房屋施工面积457.84万平方米,增长32.95%;竣工面积206.64万平方米,下降1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43亿元,比上年下降20.7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5%。 非国有单位投资依然是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控股单位完成投资121.54亿元,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65.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64%。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投资完成221.02亿元,增长15.38%;中央项目投资完成16.05亿元,下降27.94%;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6.7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23%。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880.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30%;房屋竣工面积227.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7%。 全年开工项目399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86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9%。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6.3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16%。本年投产项目199个,新增固定资产2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33%。 2011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83亿元,增长100.13%。商品房施工面积615.12万平方米,增长47.5%;其中住宅413.79万平方米,增长37.29%。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28.93万平方米,增长84.57%;其中住宅103.33万平方米,增长75.08%。商品房销售面积113.46万平方米,增长35.9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3.41万平方米,增长37.15%。商品房销售额45.08亿元,增长65.5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6.48亿元,增长62.28%。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2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贸易额74.68亿元,增长19%;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1.44亿元,增长21.2%。 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32%。其中,批发业完成销售总额2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零售业完成销售总额9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分别增长22.35%和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