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泉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2012年2月29日)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270.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经济总量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8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668.0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01亿元,增长8.2%。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2%和22.1%,分别拉动GDP增长10.4和3.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24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089美元),比上年增长12.6%。 第一、三产业比重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上升,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7:60.2:36.1调整为3.5:62.5:34.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6.7%,服务价格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91%。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9%,二手住宅交易价格下降0.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1%,其中,商品住宅租赁价格上涨3.2%。物业管理价格上涨1.5%。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5.3 5.3 5.3 食品 12.0 11.9 12.1 其中:粮食 16.3 17.8 14.1 肉禽及制品 23.1 22.8 24.0 菜 -1.6 0.7 -7.5 烟酒及用品 4.4 3.7 5.6 衣着 1.5 1.1 2.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2 0.7 -1.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4.1 4.6 2.9 交通和通信 1.0 1.0 0.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1.2 -2.0 居住 4.5 4.1 5.3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全年有2305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7万人,转移就业6.22万人。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有30个街道和133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6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1.29万亩,下降3.6%;其中稻谷面积133.26万亩,减少6.9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3.04万亩,减少0.6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4.22万亩,增加2.39万亩。粮食总产量79.71万吨,比上年减少1.08万吨,其中稻谷52.11万吨,减少1.06万吨。 表2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79.71 -1.3 其中:春收 7.10 5.3 夏收 26.25 -2.6 秋收 46.36 -1.6 油料 5.49 0.4 其中:花生 5.47 0.4 甘蔗 1.04 -11.0 茶叶 5.58 6.5 水果 44.27 1.5 蔬菜 121.33 3.8 食用菌 5.38 5.5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34.32万亩,比上年增长131.4%,其中,完成更新造林总面积2.8万亩,下降56.5%。更新造林中,荒山造林20.02万亩,增长409.5%;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面积0.85万亩,下降58.9%。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3.61万亩,增长146.8%。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8.69万亩。商品材产量21.17万立方米,下降18.6%。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8.41万吨,增长1.8%,其中,肉类总产量23.63万吨,增长1.8%;禽蛋3.87万吨,增长1.6%;肉猪出栏数246.35万头,增长0.5%,年末生猪存栏数153.52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00.6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0万吨,增长2.7%;海水产品产量98.63万吨,增长1.2%,其中,海洋捕捞67.66万吨,增长3.9%;海水养殖30.97万吨,下降0.9%。 全市拥有10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1个福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和24家;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12家;无公害农产品307个、绿色食品85个、有机食品13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福建名牌农产品3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2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9%。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64.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8231.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和2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960.46亿元,现价增长31.0%,其中出口交货值1289.51亿元,现价增长27.9%。拥有超亿元企业1497家,比上年增加401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99家,同比新增30家。 表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现价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8231.99 32.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35.93 13.0 其中:国有企业 332.18 18.5 集体企业 48.43 10.4 股份制企业 2769.77 41.0 股份合作制企业 335.95 33.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439.51 27.5 其中:非公有工业企业 7133.06 35.9 轻工业 4895.61 34.3 重工业 3336.38 29.4 表4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传统及五大新兴产业产值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现价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8231.99 32.3 其中:五大传统产业 5146.31 34.4 纺织鞋服 2953.88 34.3 建筑建材 764.73 31.2 工艺制品 324.34 32.9 食品饮料 478.42 31.2 机械制造 624.93 42.5 其中:五大新兴产业 1425.02 25.8 石油化工 1193.75 23.9 电子信息 129.10 33.5 修船造船 9.52 127.0 汽车及配件 68.46 33.7 生物医药 24.20 4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9.50,比上年上升18.72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0.61,下降0.06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14,上升5.85点;资产负债率46.37,降低1.50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71828元/人,提高28600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3.42次,上升0.08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6.70%,下降0.9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9.2%、59.1%和-1.3%。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8.01亿元,增亏11.72亿元,比上年上升4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