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2-04-06 泉州市统计局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2.09亿元,比上年增收60.55亿元,增长33.4%,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258.27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合计完成500.36亿元,比上年增收100.08亿元,增长25.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1.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6.99亿元,比上年增加67.35亿元,增长29.3%。其中:教育支出70.05亿元,增长16.3%;科技支出6.74亿元,增长42.7%。另外,基金收入215.12亿元,基金支出232.06亿元。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60.80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税收收入203.89亿元,增长30.5%;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16.12亿元,增长18.4%,其中,国税税收收入308.13亿元,增长20.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26.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79.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50.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20.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2%。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74.46亿元,当年新增47.91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312.22亿元,当年新增41.64亿元。

表14 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826.15 15.4

其中:人民币存款 3779.67 15.3

其中:企业存款 1191.81 15.8

储蓄存款 2049.67 10.2

各项贷款余额 3150.00 15.9

其中:人民币贷款 3020.97 16.2

其中:短期贷款 1761.11 18.4

中长期贷款 1234.43 14.0

全年证券市场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3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其中,境内新发行A股3只,筹集资金40亿元;境外新发行上市11只,筹集资金53亿元(按发行时汇率折合人民币)。截至2011年末,累计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上年末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价总值429.8亿元,增长34.3%;累计境外上市公司数量由上年末的51家增加到61家。

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7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39亿元,增长20.6%;人身险保费收入54.60亿元,增长7.5%。支付各类理赔款13.11亿元,增长21.6%,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11.73亿元,增长25.9%。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8.60亿元,增长40.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高等院校17所,其中本科高校5所,高职高专12所。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1.81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招生3.62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毕业生3.04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64所(含技工学校),普通高中112所。高中阶段在校生27.87万人,招生10.8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21万人和0.85万人。全市普通初中228所,初中在校生21.26万人,招生7.18万人。全市小学1396所,在校学生56.83万人,招生10.75万人。全市幼儿园1101所,在园幼儿30.01万人,招生13.15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3.6%。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0.55万人。

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退休及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9.8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8541人,中级职称3.25万人,初级职称5.40万人。共设立了1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09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26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总数达255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14家;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分别有10个、65个和150个;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总数有111个;有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20家企业被评为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2项,其中,国家级113项,省级67项,市级322项。有78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年专利申请8690件,授权6391件,累计专利授权数达31040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项,合同金额0.22亿元。

年末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1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75万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3.44万台(件)。全年监督抽查4017家生产企业的产品4310批次,合格率达93.4%。

全市9家企业参与8项国际标准研制,16家企业参与17项国家标准制修订,17家企业参与25项行业标准制修订,12家企业参与12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全市累计获批独立承担或联合承担6个专标委秘书处和工作组。全市有43家企业50项产品申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其中有33家企业40项产品被批准使用采标标志。

全市累计有46项中国名牌产品,386项福建省名牌产品。新增获工商总局认定全国驰名商标20件,累计73件。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项。

全市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一般气象站5个,区域气象自动站184个。全市共有地震前兆台站18个,前兆测项93个;测震台站15个,强震动观测台站11个;GPS观测基准站1个,基本站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影(剧)院1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91.27万册,博物馆10个,乡镇文化站126个。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881场。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9%;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节目5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09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3.28万公里。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946个,其中医院108个,卫生院125个,预防保健机构(含妇幼所、院)34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311人,其中医生10282人,护师、护士9692人。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3539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385人。

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22705例,报告发病率269.38/10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乡镇卫生院覆盖率为100%,儿童预防接种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90%以上。

全市建成较现代化的体育中心9个、标准化体育场地4141个、非标准化体育场地2187个,200个农民健身工程点,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1个多功能城市社区公共运动场所,开展泉州市第3届全民健身节。在世界和全国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4项5人次世界冠军,2项2人次亚洲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