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松滋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06 荆州市松滋市统计局

财政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0532万元,增长29.5%。从高到低依次是农林水事务(4.32亿元)、教育(3.8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02亿元)、医疗卫生(2.48亿元)。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1.0%和45.0%。

金融业保持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3.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78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08.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34亿元,人均存款达到1.4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25亿元,短期贷款16.2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54亿元,中长期贷款20.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45亿元。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强。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小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分别达到38035人和38196人,招生人数分别为5500人和12344人,毕业生分别达到6534人和14808人。全市有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667人。

全市23个文化事业机构从业人员305人。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万册。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21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医疗机构38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36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58人。全市拥有各类病床1487张。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无偿资金达173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量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量1项,省级科技计划量3项。专利申请量达5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27项,外观设计11项,专利授权量28项。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市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85.1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01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全年出生人口7242人,出生率为9.43‰;死亡人口4278人,死亡率为5.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43元,增长12%。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017元,居民财产性收入达到130元,居民转移性收入达到2715元。今年,虽然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农业仍然获得了好收成,加上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加,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呈快速增加态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71元,增长18.6%。

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2011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235部、彩电120台、摩托车99辆,分别比上年增加67部、10台、8辆。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脑12台、接入互联网4户。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66台、移动电话196部、摩托车52辆、空调器134台、热水器96台。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房屋结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05平方米,其中楼房所占比重为59%,农村人均拥有楼房面积20.1平方米;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比上年增长60.2%;饮用自来水户数增长71.6%;住宅外道路硬化的户数比上年增长5.6%,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扩大,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社保基金收入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的一半以上,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2亿元、医疗卫生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45%。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5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1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06万人,年末全市有3.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16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4万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