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山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9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跨越发展、解放思想”为先导,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巩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上。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01.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2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64.94亿元,增长12%。在第三产业中,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及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1%、17.7%和23.2%。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走势平稳,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10.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9.6∶58.1∶32.3调整为9.5∶58.2∶32.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3512元,合5189美元,比上年增长10.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1%,其中食品类上涨14.3%;居住类上涨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5%;衣着类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 全市新增就业人数4362人,有1933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9743公顷,比上年下降0.1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6696公顷,增长0.13%;油料播种面积10082公顷,下降1.9%;蔬菜种植面积8255公顷,增长1.3%;果用瓜种植面积635公顷,下降9.2%。 全年粮食总产量22.8万吨,比上年增长3%;油料产量1.67万吨,增长15.8%;食用菌产量12.02万吨,下降2.4%;果用瓜产量2.28万吨,增长0.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34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972公顷。森林面积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4%。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78.9万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7.43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猪肉7.2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34.87万头,增长4%;家禽出栏863.1万羽,增长13.2%。蜂蜜产量21226吨,牛奶产量680吨。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建成中国幸福乡村21个,五类单项创建达标村59个。完成农村住房改造5832户,拆除旧屋8414户。完成整治村75个,新解决4.43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650个,累计0.52万立方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100%。新增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个,全市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148.2万人次。全年累计培训农民14265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4416人。安置下山搬迁农户306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300.07亿元,增长31.1%,其中:重工业226.62亿元,增长31.3%;轻工业73.45亿元,增长30.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98.5亿元,增长31.4%,产销率达到99.8%。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15.46亿元,下降1.4%。 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250家,比上年增加8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6家,增加8家。大中型企业达到20家,增加2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工行业完成产值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建材行业产值35.76亿元,增长40.3%;电气机械及器材行业产值76.64亿元,增长35.9%;竹木加工行业产值49.71亿元,增长30.9%;金属制品业产值10.66亿元,增长12.2%;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8.47亿元,增长11.7%。 建材行业中水泥产量1005.5万吨,比上年增长6%。黑色金属冶压业中钢材产量84692吨,增长34.9%。纺织、服装类产品中纱产量9786吨,增长19.1%;服装产量500万件,下降20.4%。全年发电量3.15亿千瓦时,下降3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利润总额28.07亿元,增长31.5%。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380.61分,比上年提高17.33分。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全市具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62家,年末从业人员2.75万人。全年建筑企业施工面积63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4.8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34.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8.48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61亿元,下降44.6%。第二产业投资51.50亿元,下降9.0%。第三产业投资46.37亿元,增长38.6%。 全年制造业完成投资49.96亿元,比上年下降8.7%。木材加工业投资12.65亿元,比上年下降19.4%;电气机械及器材业投资7.58亿元,比上年下降19.7%;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5.98亿元,同比增长79.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8.1亿元,增长8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42亿元,增长154.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33亿元,下降27.7%。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62.41万平方米,增长16.6%;竣工面积41.34万平方米,增长14.4%;销售面积17.32万平方米,下降61.5%,其中住宅销售11.67万平方米,下降66.3%,商业营业用房1.91万平方米,增长36.6%。商品房实际销售额13.88亿元,下降46.1%,其中住宅9.56亿元,下降56.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55亿元,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9.57亿元,增长12.5%;零售业零售额50.37亿元,增长18.8%;住宿业零售额0.6亿元,增长22.2%;餐饮业零售额5.28亿元,增长26.2%。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6亿元,增长13.3%。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2.5%,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27.3%,汽车类下降0.4%。 全市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各类市场3个,实现成交额3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