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05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出口总额379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7%。 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00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当年新启动出口业务企业17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8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7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8家。 主要商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6114万美元,增长27.9%;木制品出口4893万美元,增长8.2%;电光源产品出口6217万美元,增长58.1%。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其中外资企业1家,合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资1842万美元,下降7.6%;实际利用外资1266万美元,增长15.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952.89万吨,其中:铁路341.89万吨,下降13.4%;公路2611万吨,下降5.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228.67万人,其中:铁路45.67万人,增长15.7%;公路2183万人,下降19.6%。 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9128辆,比上年增长25.8%,其中载客汽车28711辆,载货汽车8814辆。全市摩托车拥有量38262辆,增长4.9%。 年末全市各类公路里程1836.8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709.43公里。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64亿元,增长15.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2.53万户,下降2.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1.93万户,增长15.4%。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由上年末的82.5部/百人提高到90.6部/百人。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51.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1%,国内旅游收入25.02亿元,增长28.1%。全年入境的旅游者33253人次,在入境的旅游者中:外国人14799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8454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50.56万美元。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家,客房总数993间。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3.9%、17.0%、23.6%。全年财政支出2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0.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18.74亿元,增长19.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8.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2.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亿元,增长21.8%。 全市全年保费收入5.7亿元,增长22.6%。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34亿元,增长21.8%;财产险保费收入2.36亿元,增长2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9849人。普通初中16所,在校生18353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8163人。小学47所,在校生37386人。全市拥有幼儿园139所,在园幼儿17580人。 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5.99%,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9.15%。 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64人,初中专任教师1262人,小学专任教师176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12人。 全市现有衢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9家,当年新增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当年新增3家。全年获得衢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专利申请受理669项,专利申请授权49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1万册;年末拥有文化馆(站)2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41%。有线电视用户13.5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2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1%。全市馆藏档案全宗171个,共计10.87万卷册39670件。全年查阅档案7892人次,30185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9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个。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1710张。卫生技术人员2011人,其中:执业医师836人,执业助理医师129人,注册护士639人。全市共有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8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23.3/10万,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3.2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9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4.89万人,参保率95.1%。 全年举办市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47次,11978人次参加。在全省及以上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共获金牌29枚、银牌33枚、铜牌22枚,其他名次奖56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0.1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1.09万人,女性人口29.0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全年出生人口5917人,出生率为9.84‰;死亡人口4174人,死亡率为6.94‰;全年净增人口2708人,自然增长率为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4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比上年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52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99元,比上年下降13.5%。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市区为32.3%,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农村为39.2%,上升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73平方米。 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27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8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0450人、61970人、37968人、32475人。年末享受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26人。 全市有各类养老机构21个,拥有床位3275张,年末在院人数1430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3.3%,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772人和9692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2011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4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6.1个百分点。201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14.1%。 污染减排和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江山市平埂新型砖厂、江山市廿八都造纸厂等企业相继关停,列入年度减排计划的14个工业减排项目基本实施到位,新增完成10个农业减排项目相关工作。2011年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96.8%;出境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