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06 扬州市江都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的新情况,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三城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克难求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优势提升、民生改善”的积极态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态势良好。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1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8.9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7.02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0年的7.5:56.4:36.1调整为2011年的7.3:55.2:37.5。

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0%,分别低于全省、扬州市0.3与0.1个百分点。

连续十一届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省县级市第9位,被确定为省首批10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44.03亿元,增长6.2%;林业2.53亿元,下降2.5%;畜牧业14.99亿元,下降1.5%;渔业11.02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1.62亿元,增长6.2%。农作物播种面积109.26千公顷,增长0.4%,粮食总产量63.82万吨,增长6.5%。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区建设百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104个,其中万亩以上园区4个。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5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7.9万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9万人,培育职业农民55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6万人,创业农户3097户。脱贫标准由2500元提高到3600元。全面开展“三村”创建活动,创成扬州市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2个、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6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标村”107个。新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51个。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累计达30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6万亩,累计达70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1.4万千瓦。

村(居)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100%的村达到村民自治模范村标准,90%以上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全区65个社区中有37个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综合质量稳步提升。全区5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3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292.05亿元,增长25.4%,重工业实现产值1340.03亿元,增长33.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五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39.84亿元、290.18亿元、714.16亿元、296.47亿元、91.14亿元,分别增长13.0%、45.4%、36.4%、38.0%、2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实现利税总额248.65亿元,增长31.3%,利润总额157.4亿元,增长31.9%。全社会用电量26.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工业用电量19.33亿千瓦时,增长11.6%。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6.19亿元,增长3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1%,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建筑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区完成建安企业总产值748亿元,同比增长29%,位列全省第三。实现施工总产值589亿元,增长20%;竣工面积1513万平方米,增长7%;在手施工面积3740万平方米,增长8.4%;在册施工人数19.8万,增长15%。全区建筑企业总产值超100亿元1家,超10亿元9家,超亿元81家。先后获得“鲁班奖”7项、国优工程8项,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建筑强市。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一产投资4.51亿元,增长169.9%;二产投资232.73亿元,增长14.4%;三产投资97.75亿元,增长34.8%,其中房地产投资45.40亿元,增长22.8%。全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数46个。

重大项目实施顺利,江海高速、安大公路、新淮江公路北延至江丁线等重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中信泰富码头、扬州龙川无缝钢管等一批重要工业项目已竣工投产。扬润大酒店、汽车城等一批服务业项目稳步实施。南水北调高水河、鲁汀河拓浚、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惠普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五、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交通运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公路客运总量1108万人,旅客周转量达24847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2%、1.7%;实现公路货运量730万吨,货物周转量1.46亿吨公里,增长21.7%;实现水上货运量1890万吨,货运周转量7.56亿吨公里,增长23.5%。沿江、内河主要港口分别实现货物吞吐量1363.45万吨、537.28万吨,分别增长66.3%、-5.0%。

交通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新建公路41.75公里,实现投资22.05亿元。江六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复线改造征地拆迁、“三改”让地,安置房建设有序实施。扬州泰州机场及集疏运通道和邵伯三线船闸顺利建成。沿江公路二期、江丁线淮江公路至双沟段建成通车;浦张公路大桥至昌松段顺利建成;新丁麾公路进展顺利;237省道邵真线至江丁线段、高邮界至邵真线段,罡邵线邵伯段至丁伙段、宜大路(宜陵段)正在加快实施。建成5万吨级泊位9个,江都港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

通讯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区电话用户达135.9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03.8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7.76万户。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0878.68万元,比去年增长24.75%。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384户,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达28.28万户。

六、国内贸易、旅游

贸易市场持续走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56.5亿元,增长17.6%;乡村实现零售额14.3亿元,增长19.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5.4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4亿元,增长11.7%。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2.1亿元,增长21.5%;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8.7亿元,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