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市江宁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宁调查队 2011年,既是江宁发展进程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更是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展开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布局,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上级评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11亿元,比上年净增138.91亿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38.21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476.67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244.23亿元,增长1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8万元,达到80950元,折合美元达到1284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718元,折合美元达到10428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62.8:32.0调整到5.0:62.8:32.2。 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开发园区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开发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工业投入分别占全区总量的47.6%、81.28%、61.2%、66.33%,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个、9.4个、6.7个和0.93个百分点。二是街道经济实力也不断提升。全区10个街道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亿元,平均为32878万元,比上年增加6348万元。全区有8个街道进入南京市镇街综合实力“二十强”,有39个村(社区)进入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江宁经济开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40.5亿元,东山街道达到12.4亿元,分别居全区开发园区和街道之首。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农业产值39.3亿元,增长22.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生产水平。水稻亩产594公斤,比上年提高18公斤,油菜籽亩产131公斤,比上年水平减少15公斤。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在较好的生产水平。全区粮食总产达23.05万吨,比上年增长0.66%;油料总产量2.45万吨,下降9.3%;蔬菜总产量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0.2%瓜果产量14.9万吨,比上年下降2.6%。 林业、畜牧和水产。全年林业产值达到5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全区完成成片造林1046.6公顷,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绿色通道284.1公顷、生态景观林399.6公顷、高效产业林416.9公顷,完成四旁植树164.1万株。全年新增绿地199万平方米,垂直绿化9000米,屋顶绿化3000平方米。全区共有108个村(社区)被评为市级“绿化新村”,22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栽植各类苗木67.1万株。牧业产值实现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渔业产值实现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区多数畜产品比上年略有增加并维持了较高的生产水平。生猪饲养量25.75万头,比上年增加0.35万头;家禽饲养量501.8万只,比上年增加33.8万只;禽蛋产量2.2万吨、牛奶产量4.46万吨,都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适度比重持续提升,生猪达到84.36%,比上年增长23.69%;肉禽达94.03%,比上年增长4.12%;蛋禽达98.24%,比上年增长8.76%;奶牛98.07%,与去年持平。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场18个,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个,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6个。全区渔业生产则以高效渔业为主并提档升级。在全区8458公顷水产养殖面积和3947公顷稻田养殖中,特种水产养殖达6860公顷,占养殖面积55.3%,放养量连续四年突破万吨;改造鱼池333.3公顷,当年新增高效渔业养殖面积达503公顷,比上年增长9.8%,累计达到5602.6公顷。实现水产品年产总量5.21万吨,比上年增长3.63%;特种养殖产量1.07万吨,比上年增长6.36%。 高效设施农业。全区新增高效农业2.7千公顷,高效农业总面积达16.5千公顷;新增设施农业2千公顷,设施农业总面积达7.7千公顷。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14%。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食品7个,全区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104个,绿色食品总数达168个,有机食品总数达36个。 农业生产条件。年底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全年完成机播面积34.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9%;完成机收面积37.21千公顷,增长3.5%;机电灌溉和机械植保分别达到了47.77千公顷和47.69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拥有大型拖拉机656台,净增90台;拥有联合收割机294台,比上年增加41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区60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分经济类型看,增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集体企业(1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7.6%)、股份合作企业(35.8%);而总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16.03亿元)、股份制企业(592.21亿元)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35.06亿元)。全区分别实现轻、重工业产值278.73亿元和1607.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42.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827.5亿元,增长35.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99.7亿元,增长41.6%;实现工业利润139.5亿元,增长48.5%。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的良好态势。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达到6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规上工业智能电网产值达到318.2亿元。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企业总产值400亿元、施工面积155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1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3.0%、24.2%和15.5%。完成建筑业入库税收10.7亿元,增长9.8%。全年新发展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21家,目前共拥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87家(含市政企业),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32家,二级资质企业107家。全年共创市优质结构工程38项,市优工程(金陵杯)45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700.37亿元,比上年净增70.37亿元,增长11.2%。其中: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6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房地产投资78.6亿元,比上年下降20.6%;农村非农户投资15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56.9万平方米和61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32.7%和19.8%。 投资结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二产业投资447.93亿元,增长20.2%,其中工业投入445.15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投资244.97亿元,下降2.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1:63.9: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