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静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06 平凉市静宁县统计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夯实基础增后劲、突出特色兴产业、统筹城乡快发展、保障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重点工作集中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2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6.84%。人均生产总值592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55:33.01:27.44调整为37.17:35.61:27.2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2.38和0.2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9.54万亩,同比下降0.70%;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0.63万亩,比上年增加1.35万亩,增长1.13%;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1.64万亩,较去年增长1.04%;全年粮食总产量17.09万吨,增长2.82%;粮食平均亩产141.68公斤,较上年增加2.32公斤,增长1.66%;农业人均产粮360公斤,增加3.60公斤,增长1.01%。在粮食总产量中,夏粮8.21万吨,增长1.13%;秋粮8.88万吨,增长4.43%。油料产量12480吨,增长1.62%;蔬菜产量9.02万吨,同比增长11.58%。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3.2万亩,比上年增加1.70万亩,增长113.33%。年末果园面积51.58万亩,比上年减少2.63万亩,下降4.85%。其中苹果园面积49.50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下降0.20%。水果产量达到36.39万吨,较上年增加4.74万吨,增长14.99%;其中苹果产量为35.94万吨,增加7.23万吨,增长25.19%。

大牲畜存栏12.85万头,减少0.14万头,同比下降1.08%;牛存栏7.10万头,牛出栏1.06万头。猪存栏和出栏分别为10.25万头和11.90万头;羊存栏和出栏分别达到0.29万只和0.12万只。年末鸡存栏和鸡出栏达到70万只和40.10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0141.10吨,下降0.23%。

农业机械总动力20.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83%;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7.83万吨,化肥施用折纯量2.17万吨;农村用电量7041.83万千瓦时,增长6.86%。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49万亩,保灌面积15.53万亩。

三、工业

工业:全县工业增加值5.53亿元,增长26.4%。其中:限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95亿元,比去年增加6028万元,可比价增长22.80%。国有企业增加值为10733.3万元,比去年增加7894万元,增长278.07%;私营企业增加值14779万元,比去年增加200.40万元,增长1.37%。

限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1955.2万元,增长115.1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6930.8万元,增长57.05%;有限责任公司完成46428.4万元,增长355%;私营企业完成48596万元,增长48.28%。

限上工业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1021.10万元,增长88.88%;其中国有企业应交增值税205.5万元,增长15.32%;私营企业应交增值税73.3万元,增长37.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按原口径完成4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2亿元,增长20.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增长41.84%。其中:市、县属投资41.86亿元,比去年增加8.39亿元,增长25.07%。

五、国内贸易

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3亿元,同比增长19.11%。其中县上消费品零售额8.23亿元,增长20.6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90亿元,增长17.06%。商品销售总额20.23亿元,增长34.83%。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全年货运量137.3万吨,货运周转量29931.53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36%和54.61%;客运量499.8万人,增长32.57%,客运周转量22795.6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6.92%。

邮电通讯:邮政业务总量585万元,增长25.27%。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448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9.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50万元,同口径增长23.58%;上划中央“两税”1042万元,同口径下降26.0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155026万元,增长15.85%。其中:包干支出80478万元,增长20.76%;专款支出74548万元,增长10.98%。

金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9701万元,比去年增加93312万元,增长29.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290万元,比去年减少73439万元,下降41.79%。储蓄存款余额274604万元,增长24.50%。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5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独立初中28所,普通小学251所,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及学前班3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共有教职工数5548人,其中专任教师5485人。在专任教师中,高中专任教师944人,初中专任教师1571人,职中教师258人,小学教师2575人,幼儿园及学前班教师120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7人。

在校学生93498人,其中普通高中16883人,初中26569人,职业学校3930人,普通小学37918人,幼儿园及学前班8104人,特殊教育学校66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高等院校录取学生6657人,增长20.21%;中专录取学生3213人,增长47.39%。

各级各类学校藏书总量141.67万册,增长44.37%;各级各类学校电子图书总量达到72395.62GB,增长127.99%;各级各类学校计算机台数7208台,增长45.68%。

文化:秦剧团年内演出350场次;图书馆馆藏总量5.6万册;文化馆举办展览6个,组织文艺活动10次;博物馆2325件文物;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354公里。

卫生:全县共有各种卫生机构5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村卫生室、医疗点513个;实有病床位1485张,增长40.23%。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29人,其中:乡村医生、卫生员400人,卫生技术人员1181人,增长22.51%。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87085人,其中农业人口43486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28%;非农业人口52223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72%。其中:女性237425人,男女性别比为1.052:1。根据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11年末总人口为48.1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