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8亿元,较上年增长15.48%。人身险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4亿元,较上年增长25.24%。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普通高校报到人数为3123人,在校学生7418人,毕业生2446人。普通高中招生23809人,在校生58848人,毕业1388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1.52%。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9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59%,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2%。新农合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19.95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7.52%。 十、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人员有所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65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5%。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2422人,比上年增加972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630001人,增加36768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90496人,增加2712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94915人,增加15509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91468人,增加35371人。 2011年末共有7.1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2.8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十一、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长。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0.89元,比上年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82.09元,比上年增长13.5%,分支出类别看,食品类增长13.2%,衣着类下降5.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增长43.3%,交通通信类增长0.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下降0.8%,医疗保健类增长43.2%,居住类增长39.0%。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数量有所增加。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28.44平方米,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比重为52.68%,使用管道煤气为燃料的家庭比重为65.18%。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37.38元,比上年增长23.2%。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26.72元,比上年增长31.2%。分支出类别看,食品支出1481.64元,增长8.2%;居住支出803.64元,增长180.7%;交通和通讯支出330.07元,增长59.8%;文化教育娱乐支出132.40元,下降36.0%。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产品的数量有所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1.3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每百户农村居民中,住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36户。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总体向好。2011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365天;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172天,占总监测天数47.1%;良的天数为19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52.9%;优良率达100%。根据对龙场断面的监测情况,出境断面水质全年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4.6万吨,比2010年增加6.51%,2011年COD排放量2.3595万吨,比2010年减少2.78%。 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52起,下降17.1%;死亡186人,下降5.1%。其中,煤矿发生事故52起,死亡94人;道路交通事故98起,造成46人死亡。全年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303人/亿元,比上年下降22.3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1.67人/百万吨,比上年上升9.15%。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