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天元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天元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扣“三保”和“三争”目标不动摇,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把“保增长、上水平、惠民生、强保障”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调度,攻坚克难,全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就,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民生继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加。2011年全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GDP)达179亿元,较上年净增35个亿。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高于全国(9.2%)、全省(12.8%)、全市(14.1%)平均水平6.6个、3个、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4.7:52.2:43.1调整为2011年的4.1:55.6:40.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2011年,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大关,达30.55亿元,增长26.6%,全年增收7个多亿,相当于2005年全年收入总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30.2%;上划中央收入8亿元,增长22.9%;上划省级收入2.6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支出17亿元,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86亿元,增长21%;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33亿元。完成教育支出1.53亿元,增长22%;完成社保和就业支出0.74亿元;完成医疗卫生支出0.67亿元,增长101%;完成农林水事业支出0.25亿元,增长25%;完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41亿元,增长11%;完成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环保、交通运输等支出0.2亿元,增长15%。安全生产形势趋好。2011年,共发生安全事故97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人,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人/亿元;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0。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4.8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0.32亿元,增长6.1%,畜牧业产值4.43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0.5亿元,增长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2%。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6万公顷,增长4.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粮食产量9.45万吨,增长6.2%;蔬菜播种面积0.44万公顷,增长5.8%。肉类总产量1.95万吨,增长6.5%;生猪存出栏数分别为25.44万头和14.19万头,分别增长4.2%、增长3.8%;家禽存栏数80.9万羽,增长1.8%,出栏数127.1万羽,增长9%。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2011年,扩面特色蔬菜基地1530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家、无公害农产品12个。发展休闲农庄118家,新增悠移庄园、合花园林山庄等四星级农家乐3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家,投资2000万元的唐人神群丰生猪健康养殖基地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农村面貌变化显着。农村市容环卫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丰镇、马家河镇在全市城乡同治考评中获得较好名次。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14个村综合配套改革、16个社区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土地流转体制改革,成功流转土地1200余亩。高标准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投入1008万元完成村道硬化36.8公里,里程居全市第一。投入485万元完成水利设施建设168处。全线拉通湘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雷打石段堤岸线,老街道路改造、防洪墙施工和沧沙桥改造均取得明显进展。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扩张。2011年,工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突破三百亿大关,达到340亿元,增长35%;实现工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21.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增长37.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64.3亿元,增长3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4.3亿元,下降6%,股份制企业完成131.9亿元,增长38.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28亿元,增长43.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4.67亿元,下降10.5%。 产业调整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红旗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2%。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涵盖的16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行业产值同比增加,增长面达到62.5%。其中:五大行业完成产值230.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3%,对全区产值增长的拉动的贡献率达15.1%。上规模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达94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6家、过50亿元1家。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规模工业实现主管业务收入246.4亿元,增长35.9%,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39.4%;实现利税17.7亿元,增长21.2%;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11.6%;企业亏损面同比全面下降。 建筑业持续发展。201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2亿元,增长58.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6.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2.9亿元,分别增长61.3%、6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9万平方米,增长40.1%。2011年,我区共有47家资质建筑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力推动我区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7.4亿元,增长34.8%,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位,意味着在天元区土地上日均投资达到4038万元。2011年,全区各类投资项目个数达150个,其中本年投资过亿项目28个,完成投资额113.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7.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5000万至1亿投资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额达14.1亿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神农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亿元、湘水湾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栗雨中央商务区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这些大项目为新区发展提供大功率的引擎。2011年,各类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8.6亿元,增长20%。其中安置房建设达2.5亿元,乡村公路建设800万元,教育投资达3.2亿元。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投资5.5亿元的株洲大道延伸段建成通车,获评全市十大标志性工程。长江南路二三街区实现道路通行,泰山西路七八街区全线贯通,黄山路二街区改造完成。新东路、新马西路和湘芸路等园区干道基本建成。在全市率先实行自行车考核,率先启用电动环保垃圾收集车,率先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率先建成绿化垃圾处理站。设立210万元城市管理考评奖励基金,实行严格的奖惩责任制,城市管理考评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完成泰山小学、农业银行等5处美化工程,完成荣华居、五一新村等4个老旧小区1.5万平方米绿化提质,完成老旧小区水电改造1106户,办理房产、国土“两证”39户,对金锦、大湖塘和滨江一村3个老旧小区的下水系统进行彻底改造。城管数字化监控处置率达99.7%、结案率达98.9%,分别提高20.1%和29.8%。农村市容环卫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丰镇、马家河镇在全市城乡同治考评中获得较好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