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天元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园区发展形势喜人。2011年,新增土地报批6933.72亩,其中栗雨园1139.97亩,新马园5793.75亩;新增拆迁完成1610.59亩;已完成场平1054亩。2011年,销售商业地1087.36亩;销售工业地1932亩,其中栗雨园279亩;新马园1653亩;提供工业用地912亩。收回闲置地156.78亩。高科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额达到25亿元,天易集团融资到位24.3亿元,43、44区实现土地融资5.8亿元,为园区开发、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 房地产项目保持平稳。2011年,在宏观政策趋紧和工业投资相对乏力的情况下,我区的房地产异军突起,完成投资62.7亿元,增幅较去年翻一番多,拉动全部投资增长近10个百分点。2011年,有业务的房地产企业84家,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26.9%;房屋销售较为平稳,实现房屋销售额82.5亿元,增长43.9%,完成房屋销售面积达203.52万平方米,增长29.6%。 五、贸易、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亿元,增长21.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8.5亿元,增长37%,占零售总额比重达68.5%,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1.2亿元,增长28%;住宿业营业额2.3亿元,增长21.9%;餐饮业营业额8.1亿元,增长11.8%。 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全年引进项目37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8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53.1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6亿美元,分别增长82%、32%,在“招商引资年”活动考核中保持全市领先。 六、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有亮点。2011年,共向省科技厅申报了9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8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匾牌。目前,全区共有51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争取科技项目89项,涉及资金达1.1亿元;已获批立项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8项,资助金额1400万元;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立项项目8项,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立项项目7项。其中南车时代电动汽车“深度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技术攻关”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技术攻关”两项课题,共获得资金支持2087万元。同时,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011年,组织了4次科技下乡、进机关、进社区,组织30多家企业参加了全省科技活动周展会,被科技厅评为2011年湖南省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教育质量检测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完成9所合格学校建设,投资达1900万元。投入了350万元,新建了火炬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60个。启动了武广片区白鹤二小建设工作,开展天元中学和天元小学项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泰山学校、师专附中提质创优工程,资助了家庭贫困学生1290人次,资助总金额达26.1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和提质农贸市场2家,庐山农贸市场成为全市建设样板。投资1220万元新建和改建栗雨、泰山和嵩山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直接让利18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参合农民11万人次,参合率达97.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荣获全省计生优质服务模范单位,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称号。成功举办创建文明旅游示范区暨首届葡萄文化节和“高新杯”篮球赛,建设综合文化站2所,农家书屋34所。累计拆除违法建筑847处,面积14.27万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安置房4702套,交付使用2485套。投资2.4亿元的湘湾小区建成使用,可解决1231户失地农民住房问题,成为全市最大示范性安置区。完成757套公租房新、改建工程。 社会秩序持续稳定。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保持全市第一,继续保持全省先进县(市区)水平。发挥司法行政职能,获评“全省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信访秩序不断好转,首次实现进京非访零登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应急综合管理基础夯实,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食品市场秩序总体稳定。开展河道砂石专项治理,砂石采运秩序不断规范。防灾减灾成绩突出,泰园社区被授予“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省市45项、区10项为民办实事指标任务。 七、社会保障、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率先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开展新农保和辖区企业社保扩面征缴。新增参保人数1.2万人,总参保达21.1万余人。新增就业634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93人,新增充分就业社区9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坚持社会救助动态管理,清理城乡低保对象4642人,年节约资金1253万元,新增低保对象915人,为12.45万人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2257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48万元,为680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慰问金344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1栋。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居民收入维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维持在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维持在15%以上。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5元,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643元,增长2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