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巩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02 郑州市巩义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方针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个加快、一个突出”的工作思路,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9.4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59473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74.7:23.5。

二、农业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3.8%。全年粮食总产量15.3万吨,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夏粮产量7.9万吨,与上年持平;秋粮产量7.3万吨,比上年下降5.5%。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水果产量25392吨,比上年增长4%。蔬菜总产量48628吨,比上年增长5.3%,油料产量4865吨,比上年下降1.9%,棉花产量428吨,比上年下降7.2%。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郑州市级11家,2家农业企业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截止2011年底,全市省级示范合作社5个,郑州市级示范合作社15个,2011年新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5个、郑州市级示范合作社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2个。

造林绿化有序进行。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727公顷,比上年下降69.6%;成林抚育面积6429.8公顷,比上年下降2.5%;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742.1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16公顷,四旁植树78.4万株。

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产量23227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2621吨,比上年增长2.2%;禽蛋产量9615吨,比上年增长2.7%;奶类总产量5061吨,比上年增长0.8%;水产品产量1350吨,比上年增长37.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农用拖拉机达到15431台,比上年增长1.4%;农用运输车达到5467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13亿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轻工业完成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重工业完成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轻、重工业比例为4.3:95.7。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金属制品业完成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附表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实现利税总额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6.8%。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8家,亏损面为2.4%,亏损企业亏损额4.03亿元,比上年增加2.13亿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资质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58.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0.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6万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9605.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06.9亿元,增长18.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8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农户投资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0.7%,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占69.5%,第三产业投资占29.8%。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坚持项目带动,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493项,其中超亿元项目91项,超亿元工业项目70项,省重点项目15项,为历年来最多。特别是随着总投资378亿元的义鑫威光伏、恒星光伏、益丰光伏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入驻,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据省交通部门反馈资料显示,全年运输旅客1541万人,比上年增长16.5%;运输货物2621万吨,增长18.5%。全年共完成旅客周转量7417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2%;完成货物周转量4834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2%。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据省邮电部门反馈资料显示,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439.3万元,(按2010年部门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923.4万元,比上年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48515.9万元,增长14.2%;本地电话用户期末数142639户,比上年下降1.3%;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5.32万户,比上年增长12.4%;互联网用户达到97883户,比上年增长21%。全市电话普及率为98.2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青龙温泉大酒店、华丰园大酒店创成三星级饭店,朗曼假日广场、华裕建国酒店、新龙苑大酒店开业运营,为全市消费品市场注入新活力。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117.4亿元,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完成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完成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完成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批零住餐个体零售额完成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11年全市继续开展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南下北上开展招商,促成了万洋国际商城、北八道铁路物流中心、国电龙源风电、佛山特高特陶瓷等一批项目落户我市,全市引进内资67.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出口总值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明泰铝业在国内主板成功上市,成为我市第7家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12亿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旅游业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300万元的南部山区旅游通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浮戏山旅游综合开发、嵩顶国际文化园、河洛康家、杜甫故里等旅游重点工程顺利推进,5家3A级景区通过复审验收,旅游接待能力持续提升,2011年全市共有旅游景点15个,风景名胜区1个。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旅游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