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交通运输业 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6495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7.9%;完成旅客周转量18899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0.2%。专业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3.1万吨,操作量106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4.3%;圩塘汽渡全年渡送车辆87.9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辆。交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年内完成了西绕城高速公路、宁常高速滆湖互通、中吴大道、淹城路、武宜南路、镜湖路、常漕线“白改黑”、常焦线“白改黑”工程及锡溧漕河一期、常溧线航道先导段等道路、桥梁建设,年末拥有公路里程数达到3238公里。 金融和保险业 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金融支持,金融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55.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18.84亿元,增长8.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004.19亿元,增长20.0%。其中短期贷款636.15亿元,增长27.8%。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1%,比年初上升0.2个百分点。 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市场继续扩大。纳入统计的保险机构业务收入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各类理赔、给付等业务支出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1.6%。 企业上市成效显着。南方轴承、长海股份、常州联游、顺风光电和恒立油缸5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区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2家,累计募集资金80亿元,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 开发区建设 高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综合排名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位居第一。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实际到账外资4.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引进了丰田、住友电工、电装等世界500强企业3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56亿元,增长2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76亿元,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0.63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34.69亿元,分别增长21.5%和30.7%;科技创新增添新活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项目投入占工业投入的63.7%。在科技创新的有力驱动下,全面启动了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 武进经发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招商,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全省开发区的综合排名中,强势上升18位。瑞声陶瓷、鹰游碳纤维应用、思必得电工等项目成功签约,其中瑞声陶瓷和思必得电工两个项目总投资都超过1亿美元,鹰游碳纤维应用项目总投资10亿元。园区最核心的“技术中心”--西太湖国际智慧园进展顺利,18.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造完成,津通智慧谷7.5万平方米的办公、研发及商务用房全部投入使用,全国首家石墨烯研究院及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正式成立。全年实际到账外资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3%;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5亿元,增长22.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5亿元,增长5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4.82亿元,其中工业投入35.53亿元,分别增长36.5%和33.7%。 社会事业 科技 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在全市科技创新单项考核中再次名列第一。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家,累计221家;新增民营科技企业316家、常州市科技创新领航企业和科技创业先锋企业80家、常州市知识产权创新示范企业13家。培育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8个。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26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4项,争取经费2.70亿元。年内专利申请量9523件,专利授权量408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676件,授权量217件。受理、登记技术贸易合同72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4亿元。 教育 荣获2011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名城、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和省十大书香县(市、区)等殊荣。年末,全区独立建制公民办学校110所。其中小学46所(含民办小学2所),初中30所(含民办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11所(含民办高中1所),职业教育中心校、电大、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全区在校生(含职中、幼儿园)18.57万名,教职工8969名,其中专任教师8473名。小学、初中、高中、职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9.1%、98.8%、95.6%。全区教育经费投入总额23.32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2.82亿元,教育费附加2.88亿元,地方教育费附加0.65亿元。年内新建和翻建教学用房竣工面积达17.21万平方米,易地新建竣工学校2所。全年共有约20万人次接受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年内有7384名中学毕业生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高考录取率96.6%,其中高考本科录取5663人,录取率74.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9%,比上学年提高0.3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 文艺创作精品荟萃。青年作家张健作品入选《2010:文学中国》、《中华活页文选》等重要选本;摄影作品《科普知识进社区》等作品获“迎世博旅游?文化影像”摄影比赛特别奖,《一丝不苟》获第二届“花都水城?浪漫武进”全国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春秋古淹城》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聚焦江苏文物摄影大赛”三等奖;油画《喀什的阳光》获“水墨玉峰、五彩昆山”江苏省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大赛铜奖;多幅书画作品分别在第三届江南文化节?大痴情缘-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第二届徐悲鸿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1年“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赛事中获奖。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6万人次,接待游客5.6万人次,借阅书刊23万册次;区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16.97万人次。送戏下乡200场,“先进文化进百村”活动巡演200场,两项活动观众均超60万人次。农村电影“2131”工程在全区各地播放电影3464余场,观众超100万。 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新申报成功30处市级文保单位,并完成其两线现场划定工作。完成胥城遗址前期考古勘测及钻探工作,南杨桥修缮方案报批通过,出台城湾山石室土墩墓保护修缮方案,陈洽墓保护利用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基本完成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电视台和电台分别获得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称号和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十佳广播电台;台技术中心被评为省和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全年制播《武进新闻》306档,发布新闻4228条,开设专栏和系列报道56个;制播《周日关注》51档;制播《生活连线》365档,话题4100多个;电台制播《武进政风热线》159档,《886新闻广场》365档。全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0多户,累计30.3万户,广电宽带网用户已达16000户。《武进日报》全年发行308期,共1150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