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4-02 常州市武进区统计局

卫生 武进中医医院创成三级乙等医院,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通过省级达标示范验收。年内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2.62亿元。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42个,拥有医疗床位487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79人,其中执业医生1897人。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在99.5%以上,年内各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24.7/10万,比上年下降17.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8.7%,爱婴医院巩固成果抽查合格率100%,全区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2.9‰。城乡居民合作医疗64.52万人参保,参保率100%。全年门诊补偿156.8万人次,补偿金额2138.4万元;住院补偿54528人次,补偿金额1.78亿元。区镇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70.8%,实际补偿比53.4%,基金结余率0.5%。全区2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年共采购基本药物1.8亿元,让利幅度达35%以上。

体育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先后荣获国家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省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体育人才输送“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成功举办2011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1年“万泽﹒太湖庄园杯”中国龙舟公开赛暨第十届世界龙舟锦标赛选拔赛等国际比赛和“武进杯”全国健身秧歌及健身腰鼓大赛、361°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2011年“武进体彩杯”全国曲棍球锦标赛和全国电子竞技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区体育局投入镇(村)健身设施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增加健身休闲场地面积7.1万㎡。获得市以上体育竞赛奖牌360枚,其中金牌128枚,银牌133枚,铜牌99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3.82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县(市、区)第3位。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6.5%,优秀率18.4%。

城镇建设

中心区建设 以城区建设精致化为目标,实施市政道路、环境景观、民生实事三大类、近20个城建工程,年内完成建设投入17亿元,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武进首个高架桥项目的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全线竣工通车,完成人民西路、人民东路老路改造,广电东路、玉塘路、虹西路等道路加快推进,花园街北延工程启动前期工作。年内新增通车里程15公里。建成开放长虹路水景工程及新天地西入口改造工程,完成延政中路、武宜中路景观标识改造及龙江路南延高架道路、常武路南段、延政东路提升工程,完成花园街片区广电路至长虹路段行道树提升和延政路至滆湖路段绿化带提升,完成聚湖西路、广电西路等6条新建道路绿化。年内新增绿地51公顷,绿地率40.9%,人均公共绿地11.5平方米。完成龙江路高架南延、广电西路、定安中路等10余项新建、改建路灯工程,新增亮灯里程数21公里。夜景灯光工程深入推进,泰富城、天隽峰、阳湖名城等长虹路高架城区段两侧可视范围及常武路(延政路-武南路)夜景灯光工程实现亮化。完成府北路、武南路、老14路回车场、龙城大桥下、武进大桥下等5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366个。完成花东新村共计38万平方米的老小区整治,城中花苑等老小区停车位改造完成。润华环球中心、万泽大厦、亚泰财富中心、澳新风情街、御城、莱蒙城、凤凰谷及武宜路水墨江南片区综合改造等重点项目快速进展。

公用事业 总投资4.8亿元武进水厂正式并网投入运行,农村自来水一体化工程共改水用户70680户,累计投资2.69亿元。供水管网铺设管道8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西太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完成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评、节能等前期工作和部分配套管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100万元。年末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62万吨,终端用户超过22万户。南宅2000吨/日、周桥500吨/日2座污水处理设施和太滆2500吨/日污水泵站正式投入运行。全年铺设污水管网71.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9500万元。

全区16家液化气经营单位总供气量为3.57万吨,其中居民用气2.14万吨;全年天然气总供气量为2.54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气0.48亿立方米,全年新增用户数18168户,其中工业用户210个,年末现有用户数为138898户。全年铺设管线214.68公里,其中高压管7.83公里,中压管103.57公里,低压管103.28公里,累计管线总长为1785.15公里。新扩建南宅北变、运河变和灵台变等10多个电力设施项目,新增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33.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量114.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4%。

环境保护 荣获国家环保部全国生态区荣誉称号。年内对20件省市突出环境问题、3件市挂牌督办进行了整治;完成了5家企业锅炉淘汰集中供热,取缔了75家无证无照经营户;对全区的20家涉铅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全区59家电镀企业加强了长效管理;对104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列入清水工程的15条黑臭河道进行了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42.6亿元。其中污染源治理项目956个,总投资5.58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8.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8%。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6.2分,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百分率达94.0%。

人民生活

就业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2112个,城镇新增就业3815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637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9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09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农村保险综合参保率均在98.5%以上。出台了对参加基本医保人员门诊费用超标补贴的政策;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2010年260元/人.年提高至300元/人.年,最高补偿限额由原来的6万元提高到10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2010年60元/人.月提高到80元/人.月,新农保缴费人数达到144156人,领取基础养老金176824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也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220元;对失业人员实行物价动态补贴,共发放失业人员物价补贴26641人次,共计150.31万元;为59486名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月人均增资139元,调整后人均退休工资1266元;医疗救助实时补偿3500人次,补偿金额382.26万元,年度救助目前已达到3495人,发放救助金额1202.4万元。

住房保障得到加强。年内新入保廉租房21户、经济适用房44户,支付货币补贴近200万元。年内全面开工建设高新区、经发区等4006套、近28万平方米首批公租房,预拨中央和省保障房专项资金9822万元。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7.37亿元,发放贷款2127户,5.49亿元。年末归集余额18.83亿元,贷款余额16.93亿元,缴存人数达10.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