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13 昌江县统计局

(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3元,比上年增长2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684元,比上年增长28.5%。

三、农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2011年,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制定《关于促进农民三年增收的实施意见》,强化重农强农惠农的氛围,以农业为主、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快以冬季瓜菜基地、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因产品价格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使我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8220万元,同比(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8.5%,实现增加值164112万元,同比增长8.7%。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总产值139275万元,同比增长6.9%,实现增加值81286万元,同比增长6.9%;林业总产值6127万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增加值4704万元,同比增长13.6%;牧业总产值31045万元,同比增长5.3%,实现增加值18281万元,同比增长5.2%;渔业总产值75481万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增加值56813万元,同比增长11.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293万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增加值3029万元,同比增长10.7%。(2011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生产情况详见下表)

四、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71269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5家,完成产值752382万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增加值365375万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行业类别分,重工业完成产值728251万元,同比增长18.1%;轻工业完成产值24131万元,同比下降21.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7444万元,同比下降13.2%;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18936万元,同比增长18.1%;集体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003万元,同比下降12%。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2011年铁矿石原矿产量为563.7万吨,比上年增长18%;水泥产量为297.3万吨,比上年增长45.1%;水泥熟料1014.9万吨,比上年增长44.2%;黄金129千克,比上年下降8.5%;成品糖31943吨,比上年下降30.9%;发电量(火电)2936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2.4%。

(三)、建筑业高幅增长。2011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1736万元,同比增长20.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11年我县继续推进大企业进入和大项目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工程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狠抓施工项目的投资进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初步统计,全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406万元,比上年增长58.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1158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6.2%,比上年增长58%;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4248万元,比上年增长79.5%。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在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及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县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初步统计,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64万元,比上年增长16.7%。从销售地域看,城镇(县)消费品市场实现销售额63234万元,占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1%,同比增长16%,是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的主力军;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销售额10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市场比城镇销售额增速快5个百分点,成为我县消费品市场的一大新亮点。

(二)、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1年,我县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着力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兴旅游目的地。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初步统计,全年宾馆酒店接待过夜人数将突破31.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

七、交通业

交通执法力度加大,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2011年末全县共有52辆城市公交车、35辆出租车(今年新增29辆)、84辆区间班线客车、2辆省际客车、578辆货运车、4艘渡船。全年实现客运量2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718万公里,实现的货运量178万吨,货运周转量8693万吨公里;从2007年起,客运量平均每年按3%速度递增,客运周转量平均每年按3.5%速度递增,货运量平均每年按3.6%速度递增,货运量周转量平均每年按4%速度递增。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90人次,检查车辆1470台次,纠正违章230台次,纠正乱停乱摆车辆420台次,查处农用车非法载客车辆91辆,检查超限运输车辆197辆次,处罚13辆,制定城区摩托车整治方案,组织公安、交警、工商、城建开展了4次摩托车专项整治活动,取缔城区无牌、无证、套牌等违规三轮摩托车和二轮摩托车360多辆。联合八所省事局和有关部门联合打击水上非法运输取缔2艘非法从事运输的船舶。

八、财政和金融业

(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1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8.8%,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0元,比上年增长22.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07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县地方基金收入39618万元,比上年增长61.3%,全县地方基金支出46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4%。

(二)、金融业发展呈高幅增长。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680867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年末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150173万元,比上年增长30.8%。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

(一)、科技活动丰富多彩,科技服务“三农”的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据统计,2011年共派出科技人员1100多人次,先后在全县8个乡镇开展科普大集市、法律咨询、技术讲座、图片展览、专家义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家电义务维修、青少年科技竞赛、执法检查、发放科普资料、电影下乡、保护知识产权宣传等活动65项,其中,开展科技咨询76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19期,培训人数达8000多人次,邀请专家巡回指导6场次,组织科技电影下乡放映22场次,免费义诊近万人次,免费送药近万份,法律进校园活动8场次,受益师生近万人次,开展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竞赛活动8场次,科普展板1500幅,发放科普资料、技术手册14590份(册),解决实际问题近百项,受益群众近7万多人,初见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之效。

(二)、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我县实施“五项工程”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一是实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根据《昌江黎族自治县2010年秋季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完成拟定的撤并任务。目前,已将昌城中学、耐村中学并入昌化中学。同时,加大撤点并校工作力度,大力兴办乡镇寄宿制学校,教育资源逐步向主干中、小学校转移。二是继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上级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我县“教育扶贫移民”新的扶贫模式,取得了比较显着的成绩,2011年春季,全县教育扶贫移民学生人数2483人(其中民中初中375人,王下中心校193人,思源学校1915人),全县各乡镇寄宿制学生7240人,其中贫困学生人数5370人。三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我县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扩大农村教师队伍。2011年10月,在省第六期顶岗支教中,海南师范大学选送62名顶岗实习教师全部安排到我县农村各学校,招录20名昌江籍大专毕业生和10名特岗教师充实农村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四是扩大城乡中小学“结缔帮扶”规模。在实行城乡初中“4+4学校结缔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昌江县城乡中小学缔结帮扶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6+6”城乡小学缔结帮扶工作,以促进乡镇中小学学校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五是优化教育资源。通过设施配备,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改善我县农村中小学校装备设施。全年投入83.27万元,为我县14所中小学校(其中:县城学校6所,农村学校8所)配备便携式多媒体投影机;投入120万元,为昌江中学等7所中学建设14个理化生实验室,为县一小等3所小学建设3个科学实验室,全县实验教学开出率有所提高。同时,加强农远维护,同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装备使用率,维护在较高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