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80所(含民办学校5所)。其中,完中2所,职校1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56所(含小学教学点14所)。2011年秋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36403人。其中:小学19847人,入学率达99.8%;初中11433人,入学率达97.6%;普通高中3879人;职业教育1244人,高中阶段入学率71.3%。全县现有幼儿园23所(公办5所,民办18所),在园幼儿6158人,入园率67.13%。省给我县核定教育专项编制2957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915人,特岗教师130人。 (三)、文化事业再创新绩。2011年我县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昌江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一是承办“昌江黎族自治县颂党倡廉暨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昌江黎族自治县庆祝建党90周年暨昌江县建县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6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县歌舞团文艺下乡到七叉镇、叉河镇、石碌镇、海尾镇、昌化镇、乌烈镇等乡村,以及核电厂、部队、学校、社区等地演出15场,观众达5万多人次。二是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基本完成。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别参加深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很好地宣传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出版4期《昌江文艺》、2期《昌化江歌声》和2期《昌江诗联》。四是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全年先后投入54.2万元为完善全县7个乡镇和37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站点配套电脑、投影仪、音响、电视机、DVD机等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全年先后8次深入农村、军营和看守所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3次为3个流动图书室更换900多册流动新书。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吸引读者3000余人。新建农家书屋20家,为其配备了书架和一批书籍。五是加大图书推介宣传力度,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读书氛围。编辑出版宣传栏6期,约3000余字。其中,编辑出版2期专题图文并茂图片展。举办一期“我心中的图书馆——2011年首届昌江县读书征文有奖活动”。订购63种报纸、229种杂志和一批新书,不断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六是继续做好信冲洞动物化石地点的保护工作。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联合启动混雅岭区域调查工作,完成《混雅岭区域考古调查报告》,编辑《信冲洞图片集》,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昌化、七叉、王下、海尾等昌化江流域古遗址和海防遗址开展考古调查。七是做好“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1”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制作《三普成果展》公开展览,免费开放博物展馆,接待观众约600人(次),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额20条。八是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和“扫黄打非”工作以及网吧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九是抓好安全播出工作,督促、规范县广播电视台的行业管理。全年县电影公司在全县8个乡镇79个村委会,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电影三下乡”活动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活动以及“法律进乡村”、“红色影片乡村行”、“农业科技宣传月”等放映活动。全年共放映电影894场,观众达228888人次,放映收入181450元。 (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我县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热火朝天,广大群众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已蔚然成风。举办元旦足球邀请赛、迎春羽毛球公开赛、中学生足球邀请赛,协助县妇联、县总工会办好“三八”、“五一‘英才杯’”体育赛事,协助县委组织部办好“七一”全县党员登山比赛等共8次,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举办昌江县“全民健身日中老年优秀体育健身项目展示活动”,共有1905名运动员参加,群众反映及社会效果较好。组织120人5次分别参加了全省少年田径锦标赛、全省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全省青年足球锦标赛、全省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全省首届农民运动会,共获得1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3个第七名、1个第八名,有1队7人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1个组织奖。 十、卫生、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深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加强资金监督,使农民享受更大的实惠。2011年全年全县共有14332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42%,受益人数182271人次,报销金额达2103.29万元,在费用补偿上明显比上年同期提高。 (二)、落实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截止5月30日各接种单位儿童计免常规报表统计“八苗”接种率为:卡介苗97.5%、乙肝99.7%、糖丸:99.64%、百白破:99.57%、乙脑99.33%、流脑99.44%、甲肝99.46%、麻疹99.7%。同时,加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IC卡系统)的使用。截止11月30日,我县实行政府买单,现除王下和红田外,其余单位都使用IC卡系统进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三)、环境保护与建设总体保持良好。 1、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推动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环保验收三位一体工作,共审批建设项目115个(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4个,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91个),办理排污许可证5个。 2、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形成减排能力。针对污水处理厂管网疏通和污水收集遇到的问题迅速整改,使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正常运营,经过环保部华南督察中心及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检查确认,预计将形成减排能力约500吨,基本可以完成我县的减排任务;关停大风糖厂和欣达橡胶厂,消减COD约300吨/年;争取县财政170万和省厅140万补足资金建设乌烈镇、七叉镇和昌化镇昌城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完工1个、2个正在施工,预计可消减COD约100吨/年;完成昌江糖厂制糖废水末端治理工程,可于今年榨季投入使用;石碌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红林四队和五队生活污水湿地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经专家检查,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3、加大环境监察监管工作。落实和完善重点污染源现场检查制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401人次,检查企业数86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2宗,对4家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联合供电部门对5家违法企业采取强制断电措施,对1家排企业偷排超超排放标进行立案查处,处罚金额共计72219元。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巡查及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我县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企业共6家,全都与省监控中心连接,有关监控数据实时发送到省监控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