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敦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敦化市统计局 2012年2月28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敦化生产总值实现130.2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3.8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61.1亿元,同比增长29.0%;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5.3亿元,同比增长19.1%。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5.1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43.1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水稻产量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玉米产量27.9万吨,比上年增长55%,大豆产量11.3万吨,比上年下降34.3%。 牧业生产情况。年末猪出栏6.5万头,牛出栏6.3万头,羊出栏3.7万只,家禽出栏4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3801吨,奶类产品达9153吨,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753吨。 三、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35.0%;产销率达97.9%。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看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6.4亿元,同比增长43.9%。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亿元,同比增长6.4%。 支柱产业呈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木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7%、47.4%;医药业实现产值2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3.2%;食品业实现产值37.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9%、56.2%。 全市规模以上综合能耗为31.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4%,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9.8%。全年工业用电量为4085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31.6%。 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亿元,比上年下降60.0%;二产业完成投资41.1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制造业完成34.7亿元,同比增长4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从分城乡看:城镇以上完成投资92.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农村完成投资1.9亿元,比上年下降24.0%。 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加大。本年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7.3亿元,比上年增长75.2%。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9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95.7%。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9.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对外贸易增速平稳。年末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发展到157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逐年增强。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497万人,旅客周转量完成119793万人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442万吨,货运周转量完成155782万吨公里。 邮政业增速平稳。邮政业务总量全年完成3141万元。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六顶山景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金鼎大佛顺利落成、圆满开光,清祖文化园按期开园。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6.8亿元,同比增长8.0%。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19.1%。 金融运行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9.5亿元,比年初增加24.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6亿元,比年初增加14.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4.6亿元,比年初增加15.5亿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小学79所,小学在校学生20603人,小学校专任教师2457人。普通中学22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39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185人。高中6所,在校学生7929人,高级中学专任教师607人。幼儿园93所,入园人数4630人,在园人数9296人。 文化艺术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街道、社区、乡镇分别开展大型广场和节庆文化活动262场。体育事业再创佳绩。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60场,中小型体育活动540场,参加人数达6万余人次。 电视人口覆盖率越来越高,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3万户。数字电视整转稳步推进,目前城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6万户,基本实现了城区有线数字电视的全面覆盖。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614个,其中: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3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25个。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85人,实有床位1938张。 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1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5%,路灯达5876盏。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3598人,比上年减少2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7327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5.3%。全年出生人口3458人,出生率为7.15‰;全年死亡人口2635人,死亡率为5.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4944元,比上年增加2076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09元,比上年增加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3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市汽车拥有量达57572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9064辆。每百户拥有汽车16.9辆,比上年每百户增加7.3辆。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2487个,新增就业人数7742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全社会就业人员26.5万人,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7637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