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蛟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10 吉林市蛟河市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等不利因素,抢抓机遇促发展,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34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22亿元,增长3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5亿元,增长18.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9676元,比上年增长24.7%。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1:46.3:32.6。2010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3%;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4.6%;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6.1%。

2010年,全市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1111万元,比上年增加7863万元,增长14.8%,其中: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41012万元,比上年增加4543万元,增长12.5%。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支出169957万元,比上年增加12800万元,增长8.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3.8个

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1%(粮食价格上涨10.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价格比去年下降了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升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2.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7%。

全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0600个、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1300个;城镇新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723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为100%;全年为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66万元,比上年增长52.6%。

二、农业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产品产值22.9亿元,增长12.8%;畜产品产值12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5643公顷,比上年增加388公顷,增长0.4%;粮食总产量达到51万吨,比上年增加2.0%。

全年生猪出栏总量达到150.5万头,比上年增长0.1%;牛出栏总量达到14.3万头,比上年减少4.7%;家禽出栏总量达到335.7万只,比上年增长6.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44889吨,增长1.3%;禽蛋产量21330吨,比去年减少18%;牛奶产量4684吨,增长120.9%;水产品产量达到6450吨,增长0.6%。

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33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66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865公顷,苗木产量达到6149万株。森林防火连续保持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201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1%;全年机耕面积10.2万公顷、机播面积8.6万公顷、机收面积8.7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80843吨,比上年增长1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4105万元,增长21.5%。

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发展到12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户;全年实现增加值38.21亿元,增长46.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2亿元,增长43.8%;5户企业纳税额超过百万。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税金8914万元,同比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投资项目667个,其中:工业项目437个,完成投资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0个,完成投资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五、旅游业

旅游招商引资和产品开发进一步深入。在原有旅游项目包装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开展旅游招商,进行旅游综合开发。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全市各旅游景区点进入良性运营态势。

旅游促销全面展开。先后到东北三省及国内主要城市进行旅游促销,与旅游企业洽谈旅游业务,开拓了东北各大中城市市场。陆续举办了开江鱼美食节、窝集口采摘节、插树岭旅游节、长白山红叶旅游节、松花湖冬捕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有力地打造了“红叶之城,魅力蛟河”旅游形象。

全年新增旅游企业8家,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5.6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48亿元。

六、贸易业

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1亿元,增长50.6%;限额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1亿元,增长1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8.5亿元,增长28.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亿元,比去年减少30.4%。

七、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18个,实际到位资金32.2亿元。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当年到位资金11.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1个,当年到位资金8.7亿元。

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据商务局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79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632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创汇652万美元。

八、金融业

20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3亿元,比年初增加5.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4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7.9亿元,比年初减少2.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264.7亿元,增长17.9%;现金总支出271.2亿元,增长18.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继续大力推进危房校舍改造工程。23所学校的1.2万平方米危房改造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960万元,新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总计撤并学校13所,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年末,全市有小学124所,在校学生23296人,专任教师2877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21556人,专任教师176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3人,专任教师33人;幼儿园166所,在园幼儿7413人,专任教师471人。

科技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力上争科技项目和资金,已申报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项;全力抓好国家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计划——黑木耳产业化生产项目的迎检准备;成功组织开展了蛟河市科技活动周,受训农民达1000多人,共接受群众咨询1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000余份,组织了8个乡镇的科技大集;开展“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科技活动,成功举办第二次“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被评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