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我市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年全市科技成果22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9项,省级项目31项,有13项产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6项省级优秀新产品。科技奖项29项,其中省级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336件,比上年增加77件,增长29.7%;授权量273件,比上年增加88件,增长47.6%。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24.3%,占GDP比重7.7%,与上年持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82%,电视人口覆盖率96.67%。成功承办了江西省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了150个农家书屋、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社区文化中心(室)和124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71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4619人,增加15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155人,增加553人;注册护士1480人,增加191人。卫生机构床位3264张,增加36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075张,增加37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88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2%和11.2%。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七城会”赛事承办任务,群众体育工作连续第17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荣获“七城会”最佳赛区和突出贡献奖称号,2011年,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争取到省体育局全民健身路径7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100多项次;新增新农村及社区体育健身网点40个。全市已创建9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和3个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80人,其中:国家级8人,一级62人,二级296人,三级420人。全市在训青少年运动员350多名,注册运动员170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46‰,死亡率为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6‰。年末常住总人口为11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44%。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696元(包括江铜不驻鹰厂矿单位),比上年增长9.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8元,增长12.2%,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36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23元,增长22%,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32元,增长22.5%。城镇恩格尔系数为45%;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6.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63平方米,增加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社会福利院等50所,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850张,收养各类人员3289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6.73万人和30.2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和0.4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9.58万人,增加2.2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月和130元/月,分别比上年增长36.4%和30%;全市共配套各类民生社会救助资金22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困难对象的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180万元,增长71.3%。 十二、环境、节能与安全生产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67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31.04万亩。城市绿化改造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2平方米,城市绿地率40.3%,城市覆盖率达到45.13%。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8.6%,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 节能减排成效显着。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万元GDP能耗(2010年可比价)为222.9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5%,超额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节能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133.99万吨标准煤(按照剔除江铜集团以外的用电量核算),比上年增长7.5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7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率、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分别达到1%和0.5%。 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全年各类事故236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5起,工矿商贸事故4起,火灾事故147起。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5人,比上年上升9.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8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4人,均与上年持平;火灾事故死亡3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4.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