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5-10 黄山市统计局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583件,增长39.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0件,增长26.2%;授权专利379件,增长21.5%,发明专利41件,增长78.0%;企业专利产出进一步提高,全年企业共申请专利407件,增长16.3%。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4项,增长14.9%。黄山市首次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8家,比上年增加3家,累计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增长36.5%。全年各类科技成果登记数6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数达20项,有4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黄山永新股份公司跻身“中国创新型企业100强”,“复合软包装功能膜绿色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全年有44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省立项。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28家高新技术企业顺利通过复审。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3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完成安徽省黄山机床工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申报和认定工作。黄山市途马旅游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获安徽省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育企业称号。

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累计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2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850台(件),同比增长5.0%;累计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5项,比上年增加5项。年末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安徽名牌产品6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和1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比上年增加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546千册,比上年增长12.1%;博物馆(包括纪念馆)21个,乡镇文化站10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省级名录49项。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2.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32.8万户,增长41.8%,电视人口覆盖率96.6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制定并出台了《黄山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歙县渔梁老街入选第三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被列入全国首批五个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之一;歙县文化馆成功申报国家一级馆;歙县三阳乡被评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演艺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全年《徽韵》共演出306场,接待观众15.6万人次,增长26%。全年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共开展文化广场、文化下乡等各类演出1344场,观众82.3万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万场次,观众181.2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77个(包括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0个,卫生院1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66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63人,注册护士2716人。医院、卫生院床位5217张。全年诊疗44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3%。村卫生室663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5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年末全市111.0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3%,比上年上升了4.0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体育场地16个,其中:体育场4个、体育馆5座、运动场7个。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迭起,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2项次,参加健身运动人数14.0万人,同比增长9.4%;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市级以上竞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夺得金牌11枚、银牌14枚、铜牌16枚;品牌赛事活动亮点纷呈,全年承办第六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全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甲级联赛;成功主办全国龙舟邀请赛暨黄山市首届新安江龙舟比赛、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第七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等赛事。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5%。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市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年有206天空气质量优,达优率为56.4%。黄山风景区大气环境质量全年均为优,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新增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12个。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7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6.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9.7%。封山育林面积8.3千公顷,增长55.9%。森林覆盖率达77.4%。

新安江黄山市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太平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黄山风景区地表水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市8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全市饮用水源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1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0分贝,达到4类区标准。

全年化学需氧量减排量790吨、氨氮减排量93吨、氮氧化物减排量247吨。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43个,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16个,环境影响报告表52个。对32家重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华惠、泰达2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省级审核。全年共检查各类企业650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8家,其中17家处罚案件已结案;停产整治22家,依法取缔关闭2家。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14起,死亡116人,比上年下降4.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比上年下降22.5%。修订《黄山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6个,组织指导15个行业126户企业应急演练活动224场次,共有4.1万人次参加;对21处重大危险源和6座尾矿库实行“一查三控”;28户危险化学品企业、70户非煤矿山企业、6户机械企业完成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成立首个国家旅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国家队)。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48.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330人,出生率7.65‰,比上年提高0.5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8117人,死亡率为5.48‰,比上年降低0.48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率为2.17‰,比上年上升1.06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9元,比上年增长17.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144元,增长18.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2.8%,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34.2%,衣着支出增长25.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7.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1平方米,同比增加0.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