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10 黄山市统计局

黄山市统计局

2012年3月8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强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锐意进取,全年经济呈现出“增速好于预期、质量明显提升、活力不断积蓄、后劲持续增强、民生切实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43.8:43.5调整为11.9:46.3:4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27966元。

全年36项民生工程累计拨付资金15.1亿元;完成投资15.4亿元,惠及城乡居民140万人,涉及扶贫解困、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百姓安居、基础建设等领域。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上涨12.9%,是带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2%,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38.8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10.1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23.5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2.2亿元,增长3.2%。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千公顷,同比下降0.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千公顷,下降0.7%;油料2.8千公顷,下降6.5%;蔬菜2.2千公顷,增长2.2%。

全年粮食产量36.2万吨,增长2.5%,连续4年创新高;油菜籽3.8万吨,增长24.6%;蔬菜39.2万吨,增长2.4%;茶叶2.6万吨,增长7.0%;水果5.7万吨,增长2.3%。

全年肉类总产量8.7万吨,增长0.6%,年末生猪存栏66.6万头,比上年增长0.2%;生猪出栏92.0万头,增长0.6%;家禽出栏436.7万只,增长0.8%;禽蛋产量1.8万吨,增长2.0%;蚕茧5709吨,下降2.6%,水产品1.8万吨,增长1.9%。

年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实现销售收入30.6亿元,增长52.6%,实现利税1.6亿元,增长46.8%。全市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9个安徽省着名商标、16个安徽名牌农产品。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2家,达776家。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农用拖拉机1.7万台,增长4.7%。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万吨,下降0.5%;农村用电量16.2亿千瓦时,下降7.8%。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GDP的比重为35.4%,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1家,全年净增71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48.6亿元、65.4亿元,分别增长19.7%和28.9%。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3.2%、股份合作企业增长21.2%、股份制企业增长26.1%、三资企业增长13.0%、其他企业增长15.2%。

全市29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增长,有12个行业增速超过30.0%。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0.0%、医药制造业增长78.6%、金属制品业增长72.2%、木材加工业制品业增长37.3%、饮料制造业增长29.9%,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28.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

在全市规模工业中,战略性新兴行业分布较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14.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23.6%,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8.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9.1%,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462.2万件,比上年增长40.5%,家具28.7万件,增长30.3%;人造板22.5万立方米,增长308.3%;精制茶10.5万吨,增长31.8%;初级形态的塑料23.1万吨,增长24.3%;中成药1279吨,增长28.0%;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64.3万对千米,增长28.5%;汽车仪器仪表58.9万台,增长11.1%;电光源(灯泡)12502万只,增长39.9%,集成电路6537万块,增长29.7%。

产品升级换代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86.5%,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0.2%,新产品产值率为7.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9.8亿元,比上年增长52.7%;利税25.9亿元,增长45.0%,其中利润17.3亿元,增长70.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利润超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3.5亿元,增长29.5%。房屋建筑施工72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84.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城镇投资350.9亿元,增长26.5%;农村投资19.1亿元,增长23.1%。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4.3亿元,增长15.3%;外商投资19.8亿元,增长47.6%;民间投资235.9亿元,增长29.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第二产业投资118.8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投资243.3亿元,增长25.9%。分行业看,工业投资85.3亿元,增长23.2%,其中制造业投资77.9亿元,增长4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7亿元,增长28.6%,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投资27.9亿元,增长25.2%。三产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30.6亿元,比上年增长54.4%,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7.7亿元,增长3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5.1亿元,增长131.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商品房销售面积150.4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销售额62.5亿元,增长18.2%;商品房待售面积36.6万平方米,增长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