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0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5小时。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6%;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其中包括调频转播发射台),电视人口覆盖率97.8%。有线电视用户4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5万户。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显着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3017个,其中:县以上医院26个,个体诊所808个。共有医疗床位8603张。卫生技术人员13761人,其中:执业医师5968人,执业助理医师977人,注册护士4106人,其他技术人员3425人。年末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专业技术人员638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11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8个,乡镇卫生院92个。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成功举办了铁岭市第七届运动会。积极开展铁岭市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成功举办了铁岭市第五届万人健走活动。2011年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全市共开展万人以上大型活动2次,千人以上大型活动20余次,百人以上健身活动三百余次,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200万人次,群众的健身热情更加高涨,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取得了2011年铁岭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的圆满成功。2011年铁岭市共组队参加了省11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了5枚金牌,14枚银牌,22枚铜牌。成立了铁岭赛区组委会,积极做好我市承办十二运会女子排球(16岁至19岁年龄组)比赛的筹备工作。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7500多万元。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4.9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4.6万人,占14.6%;县(市)人口260.4万人,占85.4%;农业人口203.6万人,占66.8%;非农业人口101.3万人,占33.2%。2011年全市出生率为6.30‰,死亡率为5.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1‰。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203元,比上年增加2473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039元,比上年增加1716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9271元,比上年增加1532元,增长19.8%;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642元,比上年增加660元,增长13.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4%,农村为40.4%。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2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3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实现实名制就业7.8万人,普惠制就业培训2.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万人,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58户,保持动态为零;为427名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93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企业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到49.8万人、63.6万人、31.5万人、30.9万人和25.6万人,合计201.4万人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38.7万人,新农保参保80万人;全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组织各类职业介绍和招聘会,全年提供岗位7.3万个,促成就业2.1万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为全市企业退休职工办理“调待”,人均增加养老金130元,人均达到1312元。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力度,全年共为5655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55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扎实推进。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每月分别提高了28元和19元,有效保障了全市18.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投入资金3014万元,保障全市1.4万名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分别增加了360元和220元。提高了全市460名孤儿的养育标准,共下拨孤儿养育资金46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提高了报销额度,全年累计投入医疗救助资助1733万元,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就医13.6万人次。投入资金4888万元,为全市3.8万户城市低保户及边缘户发放冬季取暖补贴。争取省拨资金3170万元,为全市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优抚对象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争取省拨救灾资金1550万元,使全市受灾农户救助面达到100%。筹集资金4600万元,用于“两节期间”临时救济。自筹资金1810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低保边缘户D级危房2000户。筹集资金3500万元,用于市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全市累计兴办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4261人,市慈善总会投入善款345.2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4106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下拨各项优抚资金5682万元,并实现了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安置退役士兵549人,2011年我市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十四、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总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11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2.01亿元,修建道路17.73万平方米(开发区专用车基地建设路面)。新建排水设施0.21万延长米。新增路灯944盏(包括凡河新区101盏)。铁岭中心城区投资18572万元,维修、扩建了4条主次干道,新建黑色路面17.3万平方米。植树0.37万株(老区),绿化覆盖面积1735公顷,新增绿地8公顷,公园绿地442公顷。城市用水普及率97.57%,供水管道长度862.6公里(包括凡河新区71.3公里),年供水总量3544.8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4058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2633户,燃气普及率97.43%;城市供热能力1545兆瓦,供热总量920万吉焦,供热面积1489.2万平方米。 城市面貌展现全新形象,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铁岭新城区开工建设重点项目33个,累计竣工面积53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0亿元。秦淮人家、新弘国际城等商住工程相继竣工,新都综合市场投入运营,兴隆大家庭、红星美凯龙等商业项目开始启动。老城区提升改造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热电互联工程竣工。莲花湖湿地二期、龙首山景区环境治理等生态工程完工。开原大商新玛特、奥特莱斯铁岭芭蕾雨、东北寿光果蔬贸易城项目奠基,7S汽车广场、月星国际城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沈铁二号公路铁岭段竣工通车,铁岭新城交通枢纽站主体完工。沈抚铁共用024区号正式开通,数字城市建设步入一卡互联互通新阶段。开原市在全国百强县中实现位次前移,调兵山市晋升全国百强县,铁岭县争取全国百强县取得重大进展。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