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合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全年完成项目前期40个,项目库储备项目172个,总投资达到42亿元;争取到位县城污水处理、县城中心敬老院等国家、省市投资347项4.68亿元;开工实施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81个,完成投资47.2亿元,同比增长69.4%。雷西高速公路、县城污水处理厂、西吉供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和建成,是投资额度最大的一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落实招商引资及启动民资项目82个,签约窑煤集团煤矿机械维修制造、旭晟源果蔬保鲜贮藏等亿元以上项目3个,签约资金15.9亿元,到位资金突破了10亿元。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3355户,年内净增加497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5675人。 金融业健康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4580万元,增长33.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0977万元,增长29.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1544万元,增长18.8%.金融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县财险和寿险保费总收入3329.9万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169.9万元,财险保费收入116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28.23万元,其中:寿险支付97.35万元,赔款率36.5%;财险支付530.88万元,赔款率68.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建设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年共散发科技宣传资料20000多份,发放科技书籍3000多册,受教育群众40000多人次。一年来培育科技示范户2300户,累计选派科技指导员101名(含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215期,培训农民3.63万人次,其中骨干培训35场次,27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1万份。全年引进各类实用新品种27个、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新技术15项,开发新产品7个。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批完成简易型电源插头、增高鞋垫、防内分泌失调鞋垫等产品外观设计和发明24件,占市局下达的专利申请任务20件的12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3207人;初中4所,在校学生7394人;职中1所,在校学生2178人;小学69所,其中六年制30所,教学点39所,在校学生11032人;幼儿园28所,在校幼儿3592人。 全县普通高中参加高考1248人,专科以上上线1137人,上线率为91.1%,其中本科上线291人,上线率23.3%;职业高中参加高考38人,上线36人,上线率为94.7%。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303人,职业高中和中专招生2330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8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2%以内,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77.6%。并筹资2833万元,完成了5类13处危改、新建、长效机制项目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全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改善。撤并完小和教学点1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成1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所,文联组织1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电视覆盖人口15.66万人,广播覆盖人口15.31万人,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5511户,村村通用户7590户。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创作和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得到发展。全县共有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60场(次),观众达14.6万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1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3010件;乡镇文化站12个,建成农家书屋80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卫生院11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有医疗床位438张。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2人,其中医师108人,护师57人,其他技术人员137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全县有体校1所,少年级田径运动员40名,全县举办运动会5次,参加的运动员是26792人。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人员16名。 2011年,在全国第二届红色运动会上,合水县全民健身中心派出60名队员组队参加,荣获1银1铜共2枚奖牌。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坚持“先评价、后开发”,“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等规定,禁止“高耗能”、“高污染”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入境合水。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24.35吨,削减氮氧化物15.71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4.43吨,削减氨氮5.26吨。新增联片供热面积2.4万平方米。全年为117个井场386口油(水)井,29个非工业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为100%。委托市环境监测站对全县的空气、水、声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监测,其中,二氧化硫浓度0.002mg/m3、二氧化氮浓度0.02mg/m3、可吸收颗粒物0.093mg/m3,全城空气平均浓度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辖区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分别为87%、100%,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52.6db,交通噪声66.2db,平均等效声级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Ⅰ、Ⅳ类昼间标准。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6起,比上年减少3.7%,死亡7人,与上年持平;受伤28人,比上年减少1人,下降3.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5万元,下降4%。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3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社会全部单位从业人员6734人,比上年增加132人,工资总额22059.7万元,人均月报酬2252元,增加478元,增长21.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6元,增长16.59%。生活消费支出2228.18元,增长22.24%。在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110.08元,增长22.4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2026.29元,增长12.5%;人均财产性收入54.59元,增长174.05%;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65.04元,增长13.3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4元,增长20.90%。其中,经营性净收入1368.79元,增长17.76%,转移性收入1998.08元,增长1.17%。家庭人均总支出12133元,增长6.68%,人均消费性支出10207.33元,增长19.8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1281.70元,增长34.74%;衣着类消费支出1572.48元,增长49.03%。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4259人、城镇居民1888人、农村居民73534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864万元;参加失业保险3843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51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475人、城镇居民9584人,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18万元;参加工伤保险职工2399人,保险基金收入11万元;参加生育保险职工7000人,保险基金收入14万元;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群众14.28万人,参合率达到97.66%,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489.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