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合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合水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着力破解财政困难、人才缺乏、基础滞后三大瓶颈,积极开发“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全县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经济社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概况 全县共辖3镇9乡,80个行政村,498个自然村,5.24万户,总人口17.52万人,常住人口14.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3万人,城镇化率22.82%。人口出生率12.71‰,死亡率6.06‰,自增率6.65‰。 二、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可完成30.32亿元,增21.4%,人均全县生产总值20784元,增长22%;农业增加值完成5.21亿元,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27万元,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2亿元,增长69.4%;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完成1.36万元和9718万元,增长63.9%和67.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556元,增长1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4024元,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5亿元,增长13.6%。全县万元GDP能耗0.7697吨标准煤,下降3.3%;万元GDP电耗1075千瓦时,下降3.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0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3.3%。 在生产总值(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15.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01亿元,增长30.2%,第三产业增加值5.11万元,增长13.4%。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27:56.35:21.38调整为17.17:65.98:16.85,一产下降5.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9.63个百分点,三产下降4.53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大口径财政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1672万元,增长22.3%;地税部门完成8130万元,增长84.9%;乡镇924万元,增长14.6%;非税部门2860万元,增长66.3%。小口径财政收入9718万元,同比增长67.7%。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3亿元,增长26.3%。 三、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93405.88吨,下降6.5%。其中,夏粮21630吨,减产9.4%;秋粮71775.88吨,减产5.58%。全年粮食单产235.1公斤,比上年减产29.6公斤,减产11.2%。全县夏秋粮比为23:77,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产业的支柱作用显现。产业富民战略取得实效,新栽果树2.2万亩,全县苹果产量达8.04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建成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4处。种植各类瓜菜11.1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4万亩,全县蔬菜产量达到11.9万吨,实现产值1.65亿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16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980亩。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持续推进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2.44万亩,四旁植树66万株。年末实有育苗面积8270亩,林产品产量360吨。建成乡镇林权综合服务中心6个,种植林下经济作物1000多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27552头,增长10.2%,其中牛25607头,奶牛3666头,出栏牛8341头;羊只存栏量达到168540只,增长3.5%,出栏63686只。猪存栏30741口,增长4.6%,猪出栏26340口。畜牧业产值达10775.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9%。为800户群众投放扶贫绒山羊3200只,全县新增规模养殖户412户,规模养殖场11个。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新修梯田31050亩,建成农村沼气“一池三改”1400处,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5320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3万亩,保灌面积1.94万亩,实灌面积2.13万亩。完成流域治理35.4平方公里。 四、工业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127万元,增长10.3%。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新办各类企业15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43亿元,上缴税金2400万元,分别增长11.5%、11.6%。外贸出口企业在逆境中求发展,完成出口供货值5070万元,出口创汇105万美元。 大力推行石油开发“一站式”服务,支持油田企业新打油(水)井593口,原油产量达到55.5万吨,产能突破70万吨;争取油田支地资金1940万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 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有了实质性进展。合水东煤田详查即将结束,共布设探井40口,目前已完钻30口,合水西煤田普查全面结束。 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工业集中区完成投资3800万元,实施了弱电、排水工程,硬化人行道1.5万平方米,拓展道路2.7公里,振海塑业整体搬迁至工业集中区并正式生产。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2016万元,增长69.4%。其中: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09442万元,增长59.6%;农村建设完成投资62574万元,增长184.3%。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完成投资130947万元,增长171.7%;1000-9999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6个,投资299982万元,增长49.9%,500-999万元以上项目74个,投资41087万元,增长35.4%。 六、交通运输、邮电及旅游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完成客运量236.04万/次,客运周转量9124.29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89.78万吨,货运周转量8705.34万吨/公里。年末共有营运车535辆,其中客车168辆,货运车367辆。境内有过境国道2条122.34公里,县道6条134公里,乡道6条133公里,乡村道路140条583公里,大小桥梁30座603.95延米。其中:三级公路92.628公里,四级公路236.851公里,等外公路652.235公里。油路通乡率达100%,行政村通砂路率达100%。开工建设工程27条195.3公里,预算总投资11227.65万元。完工20条145.3公里,完成投资9565万元。 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宽带用户达7200户,宽带网络业务发展迅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有线和无线固定电话用户18300户,电信移动用户25000户,移动用户106200户,联通用户28500户,联通宽带用户1000户。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35部,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305部。 全县共接待各类旅游人数18.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6120万元。 七、商贸、招商引资及金融 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7441.3万元,增长13.5%。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685.4万元,同比增长6.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755.9万元,同比增长24.4%;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26383.7万元,增长11.2%;零售业实现23653.3万元,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5306.6万元,增长10.3%,其他实现667.4万元,增长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