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灵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03 平凉市灵台县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1座,电视发射台28座,发射机101部,发射机总功率2.656千瓦,有线电视网络总长388.80公里。广播综合覆盖率98.8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9%,有线电视入户率12.99%。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妇幼保健站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所1个,拥有床位61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03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5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48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6人。县乡卫生机构全年诊疗人数22.27万人(次),业务总收入5474.8万元。

狠抓体育工作,全县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开展。积极参加了市第三届运动会,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获得金牌13.75枚、银牌15枚、铜牌13枚、团体总分第四的较好成绩,奖牌总数和名次比上届运动会有明显突破,有2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基本完成了县上确定的参赛目标任务。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7.2万户,总人口为23.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9万人,占总人口的10.3%。

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同步增长。全年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355元,比上年增长12.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1元,比上年增长14.98%;全县在岗职工年工资总额291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为34800元,月工资为2900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县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公开招考、公益性岗位、发放创业贷款、劳务输转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就业,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7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大力加强劳务工作,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4.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

全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救济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五大社会保险”累计参保职工29182人,征缴社会保险费2584.4万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2293.1万元。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12.1万人,为26442人发放养老金864.32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9765人,征缴保险费68.08万元,支付住院医疗费214.8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02514人,参合率99.92%,全年共报销医疗费4327.97万元,报销人数10.02万人(次),人均住院报销金额1985元。全年共为3254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767.3万元,为23416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2141.74万元,为1029名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供养费236.76万元、过冬生活补助资金41.16万元,为1436名患病群众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564.6万元,为776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3.18万元,为27858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及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临时物价补贴1032.22万元。

十一、节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2%,万元GDP电耗比上年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4%。

全县全面完成了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环境保护取得显着成效。6种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制率为100%,其中化学需氧量控制在350吨以内,二氧化硫控制在600吨以内,烟粉尘控制在350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50吨以内,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100吨以内,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大气环境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控制在0.10mg/NM3之内,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控制在0.06mg/NM3之内,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控制在0.08mg/NM3之内,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和70分贝之内。全县环保污染源治理投资完成526万元,环境保护资金支出达到2784万元。

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4人,年末机动车辆总数15528辆,道路交通事故造成5人死亡,万车死亡率为3.22人。工矿商贸、消防、危险化学品、农机等行业均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人口数来源于县公安局《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表》。

3、本公报中就业、社保、医疗救助、低保、财政、金融、保险、旅游、交通运输、通信、邮政、教育、文化、广电、卫生、公安、环保、安全生产等数据,由相关主管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