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打造全新香坊”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9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753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8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6.6%和15%。 2006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2.6亿元,区本级财政收入4.5亿元;财政支出8.9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为24146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为3423万元。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7.36%。 农业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着力减轻农民负担。实施减粮增菜和绿色品牌发展战略,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继续发展订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绿色生猪饲养、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947万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4980元。 在乡镇企业经济发展上,我区突出以资源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大项目建设,壮大了乡镇企业实力。乡镇实现招商引资额达9.6亿元,新办企业153户。积极扶持和培育亿元产值企业5户;扶持壮大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7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棚室建设186栋,新打机电井4眼。 工业 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9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1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集体企业72691万元,比上年增长50%;股份制企业1453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6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税总额19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实现产销率为100%,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7%,增长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7%,增长了10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167次,下降了6次。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6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 第三产业发展壮大 全年商业实现销售额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餐饮业实现收入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招商引资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新办企业1130户,其中亿元企业2户,千万元以上企业51户。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54亿元。实际到位额96万美元。外经外贸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口额达到8113万美元,同比增长5.18%。 科技 科技工作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重点,加速推进区域的科技进步。2006年,科技三项费用达到1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1.5%;本级科学事业费达到36万元,科技发展资金达到780万元,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达到1000万元,科普经费达到2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技术开发经费23766.49万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1%;全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为139人;民营科技企业产值达41.0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82827.14万元;实施区级科技立项55项,投入科技资金1845.85万元。列入市科技计划12项,获得资金600万元。列入省科技计划9项,获得资金570万元,列入国家科技计划13项,获得资金30万元。加强区、校(所)、企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用科技成果转化436项。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乡面貌明显改善。2006年,市政府将通乡街打通二期工程(孙家站至哈五路)列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道路全长3.6公里,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预计2007年开工建设。实施了马家沟综合整治工程,黛秀湖景观区工程于3月份开工建设,工程占地5公顷,工程造价3000万元,绿化工程4月份竣工,整体工程预计2007年春季竣工。共投资2600万元对乐园、工程、亚麻等14个社区的100个旧庭院进行了改造,其中:精品庭院29个,景观庭院62个,达标庭院9个,改造面积达42万平方米,受益人口达20万。共铺装人行步道板25194平方米,修建凉亭29处,长廊17处,雕塑小品34处,桌椅224处,绿化彩化达37829平方米。辟建了“旭升广场”、“风筝园”、“联草广场”等9个休闲健身广场。烟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区“三堆”覆盖率达到100%,洁净煤技术产品使用率达到95%,茶炉、大灶已经限期使用清洁能源,1-10月降尘值为全市最低区之一。共取缔扰民黑歌厅47家,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5%。共出动车辆162台次,人员505人次,开展了大气污染、废水、噪声、工业园区等专项检查,检查企业236家,限期整改18家,行政处罚4家,对7家企业挂牌督办。 三、社区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 利用亲民基金,1万余人贫困对象得到了救助。发放低保金2134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共有社区事务受理和社区服务中心21个。老年活动中心和活动站设置率达到百分之百。 全区共有街道办事处20个、镇3个、乡1个、社区居委会104个、村民委员会46个。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消夏文艺演出41场及社区晚会150场。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共建晨晚练活动站216处、共有45套全民健身路径。 年末全区共有2个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2个劳动保障所和104个劳动保障站。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22558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私营企业员工除外)。养老、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百分之百。 全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站点共318个。其中:省级医院6个、市级医院2个、工企卫生院24个、中医医院6个、专科防治所4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高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不设床位卫生所31个、农村卫生所86个、乡医院5个、个体诊所88个、社区医疗服务站40个、监狱医院4个、民营医疗机构10个、门诊部13个。 全区年末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32所,专业教师7099人,在校学生89064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4031人;初中在校学生35714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912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407人。 四、人民生活 2006年,全区区属单位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3506万元。全区区属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14357元,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17060元;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10992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1279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