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吉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03 吉安市吉安县统计局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周转量15048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75692万吨公里,旅客发送量342万人,货物运输量达298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450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00万元,减少19.1%;电信业务总量9850万元(含移动通信业务),比上年增长5.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2792户,比上年减少383户,减少0.9%,计算机互联网电信宽带用户17711户,增长4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02204户,比上年末基本持平。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26.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1%,旅游收入12.7亿元,增长51.44%。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72亿元,比年初增加13.17亿元,增长17.2%。其中: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6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5亿元;单位存款余额27.39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866元。贷款规模扩大,年末贷款金额为34.71亿元,比上年增加5.35亿元,增长18.22%。

全年主要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3766万元,比上年增长28.05%,累计赔款支出1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主要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846万元,比上年减少3.7%,赔款支出2470万元,比上年减少2.4%。

八、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共演出166场次,文化馆(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站19个,广播综合覆盖41.49万人,电视转播台1座,全面完成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有线电视节目10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28%。

全县共有教育单位数177所,其中高中4所,普通初中20所,小学142所,幼儿教育3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5989人,教职工1885人;小学在校学生35093人,教职工1749人。2011年高考全县二本以上上线1009人,增长28.7%,创历史新高。

全年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省第五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等奖;全省少儿田径锦标赛二等奖;获全省百县田径锦标赛第二名;获全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四等奖;荣获全市少儿田径赛二等奖;市少儿跆拳道第一名;获少儿举重比赛第一名等荣誉,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全省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

全县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24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2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53人,注册护士474人。共有床位数989张,其中医院430张,乡镇卫生院499张,妇幼保健院60张。截止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4.99万人,参合率98.23%。2011年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有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84.7%;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0%;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县共建立健康档案22.56万份,其中电子建档22.08万份,电子建档率52%;完成免费白内障手术224例和8例先心病、7例白血病免费救治;顺利通过农村药品“两网”(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检查验收。

九、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全社会从业人员2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0.2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8.5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3.9万人。城镇就业人员83651人,新增1449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41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12人,登记失业率为2.6%。

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14613人,年平均工资为30047元。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3元,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4元,增长22.6%。

全年县财政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883.3万元,发放民生资金768.702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26人。发放城乡低保金4038.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1114.813万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93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4548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4793人。全面完成10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完成移民搬迁327户1338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12户,危房维修108户,兴建廉租住房800套,改造棚户区1.76万平方米。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4815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8042人,占总人口的20.36%。全县男性人口254312人,占总人口52.8%;女性人口为227198人,占总人口47.2%。人口总量保持较低增长水平。

全县严格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人口计生率为84.25%,比上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全县人口出生率12.78‰,人口死亡率6.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9‰,比上年下降了0.35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7,四大指标逐步趋于正常水平。

十一、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一年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815.89吨,削减率6%,二氧化硫排放量3508.06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全年城区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

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起,比上年增加1起,死亡人数6人,比上年减少1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0起。

说明: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4、公报中统计数据由统计局各专业年报提供,人口数为公安局统计年报数,财政、金融和教育、卫生、旅游、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指标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