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03 楚雄州永仁县统计局

2010年,县委、政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永仁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抗大旱、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建和谐”这一工作主线,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埋头苦干抓落实,克难攻坚保增长,全力以赴促和谐,全县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显着成效。

一、综合

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55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20万元,增长4.6%,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635万元,增长22.9%,其中:工业19700万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75万元,增长29.9%。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6108万元,增长14.9%,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28%和5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24︰40。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从业人员计算人均GDP)为16615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0597元(预计)(折合1552美元),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0861元(折合1591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1651万元,占GDP的比重为44.7%。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5%。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8.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5.8%;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8%;衣着价格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4.2%;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居住价格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5.2%。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70224人,比上年增加1342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56752人,占80.8%,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产业的13472人,占19.2%,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388人,比上年增加17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155人,比上年增加26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681人,比上年增加106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城市建成区面积3.9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26.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60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7557亩,比上年增加10925亩,增长6.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5628亩,比上年增加9897亩,增长11.5%。其中:烤烟种植面积37272亩,增加10172亩,增长37.5%;油料种植面积18225亩,增加134亩,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22717亩,减少199亩,下降0.9%。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由上年66︰34调整为65:35,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产蚕茧151吨,减少58吨,下降27.8%,实现桑农收入422万元,减少56万元,下降11.7%。

全年粮食产量40885吨,比上年减少2607吨,下降6%。其中:秋粮36292吨,增加886吨,增长2.5%;夏粮4593吨,减少3493吨,下降43.2%。

全年肉类总产量17833吨,增长6.4%,其中:猪牛羊肉16891吨,增长6.3%;禽蛋产量315吨,增长6.8%;蚕茧产量151吨,下降27.8%;水产品产量633吨,下降12.8%。大牲畜年末存栏65177头,增长0.6%;生猪年末存栏120812头,增长0.3%;羊年末存栏121156只,增长0.6%;家禽年末存栏378568只,增长3.8%。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91500亩,下降1.1%;节水灌溉面积101175亩,增长11.2%。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201亩,下降10.8%。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82万千瓦,增长11.7%,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2.02万千瓦,增长9.2%。农村用电2100万度,增长8.2%;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328吨,增长4.4%;农药施用量133吨,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0203万元,增长44.9%(现价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875万元,增长29.9%(可比价增长)。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81万元,增长36.3%。其中:实现利润134万元,增长17.5%;实现税金1247万元,增长38.7%。

全县4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935万元,实现利润47.9万元,扭亏增盈2.1万元,实现工程结算及税金附加524万元,下降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36万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0476万元,增长44.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230万元,增长1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50026万元,增长18.9%;安装工程投资17213万元,增长121.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92472万元,比上年增长31.6%。新开工项目132个,比上年下降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327万元,比上年增长89.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194万元,增长11%。商品房竣工面积33066平方米,增长102.6%。商品房销售额6197万元,增长32.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9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分城乡看,县级实现14680万元,增长21.9%;县以下实现5509万元,增长20.5%。分经济类型看,非公有制经济实现20189万元,增长21.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100%;按行业划分:批发业474万元,增长13.6%;零售业16228万元,增长19.9%;住宿业176万元,增长37.2%;餐饮业3311万元,增长30.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262.92公里(含村道)。全年完成客运量99.62万人,增长17.6%;客运周转量4024万人公里;货运量35.1万吨,下降6.2%;货运周转量3624万吨公里,下降2.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4万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8万元,增长15.9%;电信业务总量836万元,下降12.9%。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75443部。其中: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4571户,移动电话用户70872户,其中:电信5772部;移动50900部;联通14200部。电话普及率为69部/百人(按常住人口计算)。

全年共接待游客33.16万人次,增长134%。实现旅游总收入11925万元,增长144.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699万元,比上年增收3521万元,增长38.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18万元,增收2060万元,增长3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4088万元,减支907万元,下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