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2-05-02 张家界市永定区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区拥有文化站27个,馆办文艺团体2个,群众业余文艺团队315个。全年组织文艺活动15次,参加人次5500人次。全年放映公益电影3906场次,观演群众23万人次。张家界阳戏剧团拥有从业人员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3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19人,拥有流动舞台车2辆,全年演出场次284场次,观演群众38万人次,阳戏剧团原创首演剧目6个。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5个。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26人,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全年举办非物质文化展览2场,参观人次10万人,举办演出3次,观众人次50万人次,举办民俗活动2次,参与人次2000人次,开展培训班5次,培训人数200人。拥有民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2个。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32000册。拥有广播电台1座,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4175小时,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6.93%,拥有电视台1座,自制电视节目3套,自制电视节目年播放时间8248小时,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580公里,调频转播发射台数3个,卫星收转台数34400座,有线电视用户6485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5%。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重大疫病得到防控,全年累计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71例,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管理率达96.43%,共处理各类传染病预警信息113起。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86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2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67人,注册护士960人。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技术人员75人。年末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139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71人。拥有村级卫生室3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88231人,参合率达96.03%,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医疗统筹基金补助45.51万人次,补助金额5227万元。

体育事业向前发展。年末拥有体育场地30个,其中:体育馆1个,体育场4个,运动场6个,游泳池9个,各种训练房10个。体育系统职工人数12人。全年举办运动会7次,有等级运动员12人,等级裁判员27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4项次,参与全民健身人数10万人。全年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6000万元。在参与今年全省首届武术节上获得多种竞赛项目金牌40枚,并获省优秀组织奖,参与全省青少年各项锦标赛,获得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2枚。积极组织“8.8”全民健身月活动,并获得全省2011年“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稳定增长。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47.06万人,同比增长3.36%。年末常住人口44.3万人,增长0.27%。常住人口按城乡分,城镇人口21.62万人,乡村人口22.68万人;常住人口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2.3万人,女性人口22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100。全年出生人口5190人,死亡人口1894人,全年自然增长人口3296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4.2‰,自然增长率7.25‰,计划生育率92.46%。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99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93元,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177元,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1元,增长22.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5.7%。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全区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5833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30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33人(职工26262人,退休人员6571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2271人,参加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职工人数分别为25724人、28227人、17758人,同比分别增长8.4%、0.6%、0.5%。永定区纳入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区县,全区年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1051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6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83人,“4050”人员再就业1034人。享受小额贴息贷款人数254人,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6.17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322人。劳动部门查处劳动侵权案件198件,为民工追回拖欠工资90.9万元。年末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1871人,累计发放奖励扶助金134.712万元;年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61人,发放扶助金6.984万元。全区拥有乡镇敬老院24所,当年新建1所,集中供养人数1121人,分散供养2475人;光荣院3个,年末在院人数75人,社会福利院1个,年末在院人数35人。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年末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99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239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40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69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46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7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9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530万元。全年新建经济适用房400套,建筑面积35500平方米,新建城镇廉租住房750套,37500平方米,为3385户困难户发放廉租住房别贴277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区年末基本农田21933公顷,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425.3公顷。批准建设用地109.738公顷,建设占用耕地40.3743公顷,补充耕地40.3743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7.42公顷。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的矿种30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3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6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4个。

水资源供求良好。全区5公里以上溪河数42条,5公里以上河流长度103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342.83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总量3.01亿立方米。全年降水量990.5毫米,平均月降水量82.5毫米,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1301.4小时。水力资源蕴藏量23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18.1万千瓦,已开发13.38万千瓦,年末拥有水电站37个,装机容量1万千瓦水电站4个,年末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38万千瓦。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160122吨标准煤,增长19.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7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林地面积16234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15153公顷;全区森林面积112405公顷,林木覆盖率73.07%,森林覆盖率72.95%,林木蓄积量461.1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42公顷。拥有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62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国家地质公园1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5.5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