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诸多不利因素,永定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工作要求,紧扣“综合实力领跑张家界”目标,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战略,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227915万元(属地统计口径,如无注明,下同),同比增长14.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26516万元、284441万元、816958万元,分别增长3.3%、13.3%、1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3%、21.6%、76.1%。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0.1:22.8:67.1调整为10.3:23.2:66.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756元,增长18.4%。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区本级财政总收入45834万元,增长26.4%,其中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9061万元,增长26.3%。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91460万元,增长3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8033万元,增长32.7%。区本级实现税收入库38652万元,增长30.8%,其中地税27207万元,国税11445万元,分别增长35.9%、20%。 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5.1%,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衣着、交通及通讯分别上涨9.9%、2%、1.6%、2.4%、4.1%、4.5%、0.1%、2%。商品零售物价上涨4.8%。 30件35个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46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居民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716万元,增长4.2%,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总产值104414万元、15347万元、57522万元、7561万元、13872万元,分别增长4%、1.8%、0.3%、67.5%、4%。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4086万元,增长4.2%。 全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3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49392吨。其中,主粮品种稻谷和玉米分别完成播种面积24.33万亩、10.87万亩,实现产量94996吨、29600吨,涨幅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年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26万亩。其中油料播种面积16.6万亩,实现产量20372吨,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1.63万亩,产量15273吨,分别增长11.2%和21.3%;烤烟种植面积1.87万亩,产量2527吨,分别增长10%、13.3%;蔬菜种植面积15.38万亩,产量144856吨。 生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笼)27.43万头、2.45万头、4.84万只、158.37万羽,生猪、牛、羊出栏率分别下降3%、1.2%、6.9%,家禽出笼率增长2%,水产品产量4839吨,增长0.7%。禽蛋产量1951吨。全年存栏生猪24.43万头,增长%。 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速。全区加快实施“345”工程,“四个农业”发展成效显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10家,其中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年末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其中新增省市龙头企业2家,年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124925万元,实现利润9690万元,上缴税金1397万元。全区休闲农业发展至480家,其中:农家乐456家,休闲农庄19家,休闲农业园区1个,民俗村4个。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00家,其中当年新增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039户,累计建成省级示范社3家。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水利工程投入资金6650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085处,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25万立方米,治理病险水库14座,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加大人饮工程实施力度,解决了2.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91206千瓦,农村用电量6011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7268吨。年末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行政村23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加快发展。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27175万元,增长20.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605745万元,增长57.3%,实现增加值222249万元,增长24.8%。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8542万元,下降7.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1639万元,增长10.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98232万元、124017万元,分别增长27.4%、22.8%。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04804万元,增长57.2%,产品销售率99.8%。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年发电3506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35%,生产水泥607312吨,增长15.3%,生产人造板251036立方米,增长22%,生产红砖63397万块,增长61.3%。规模工业实现利润11867万元,实现利税30154万元,分别增长32.1%、69.9%。 建筑产业有所下降。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7283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49061平方米。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7786万元,同比下降4.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266万元,下降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8095万元,增长20%。城镇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农村集体投资分别完成379915万元、226369万元、41811万元,分别增长13.7%、33.6%、13.9%。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442435平方米,增长25%,房屋竣工面积379606平方米,增长5%,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19871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11968万元,分别增长33.1%和46.9%。 重点工程加速实施。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5个,完成投资45亿元。其中区属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碧桂园凤凰酒店中心酒店主体竣工,体育生态公园第一期18洞高尔夫球场建成,张花高速已进入路面硬化施工阶段,新大绿农林休闲度假村基本完工,天门山旅游度假村、老道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和四都坪钒矿开发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天门仙境国际养生度假区、旅游商品产业园、中医疗养中心等21个重大项目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项目入库率居全市第一。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定繁荣。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224万元,增长17.8%。按城乡分,城镇完成437624万元,农村完成43600万元,分别增长18.6%、10.8%;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93875万元,零售业完成326571万元,住宿业完成16063万元,餐饮业完成44714万元,分别增长7.7%、23.7%、4.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