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下降7.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三次产业比例为1.15:77.29:21.5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47%。其中:农业产值8.52亿元,增长8.67%;林业产值0.08亿元,增长0.73%;牧业产值0.93亿元,增长25.68%;渔业产值0.76亿元,增长2.7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4亿元,增长9.6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96万亩,比上年增加0.21万亩;粮食总产量3.61万吨,比上年增长3.67%。全年发放惠农资金977.39万元,年末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62万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7600亩。全年完成绿化造林3499.7亩,其中生态防污林1616亩、绿色通道100亩、经济产业林948亩、河道绿化35亩,村庄绿化15个,植树20.3万株。靖安街道孙庄村小庄组、八卦洲街道新闸村南八队、光明村九队三个村庄绿化达省级标准,八卦洲街道通过市级“森林镇街”验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值196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06%,其中:轻、重工业总产值411.57亿元、1557.79亿元,分别增长31.84%、24.62%;国有工业产值43.89亿元,增长56.73%,股份制工业产值238.89亿元,增长21.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1607.71亿元,增长25.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产值105.33亿元,增长27.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91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6%。其中出口交货值395.67亿元,增长14.7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5%。在全区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半数以上产品产量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3%;完成利税总额98.6亿元,比上年增20.61%;完成利润总额65.37亿元,增长17.26%。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等6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3%。 2011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109家,从业人员3.02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8.93万平方米,增长38.9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40.32万平方米,增长53.5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05%;竣工产值10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53%,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53亿元,比上年增长710.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7.72亿元,比上年下降7.2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7.61亿元,比上年下降6.9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比去年提高7.87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6.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53%;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02%。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 2011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7.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1%。 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水泥化工程25.81公里,栖火线二期、岔龙线和神龙路养护改善工程2.72公里、靖安村村通公交龙营线和靖上线拓宽改造工程6.0公里,危桥改造6座,完成总投资约3300万元。经五路北上二期建设工程正式竣工通车。全面推动省道122工程建设、配合做好337栖霞段拓宽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 2011年,成功举办佛文化节、金陵礼佛月、栖霞山桃花涧“约会春天”游园会,组织八卦洲两家农产品公司参加第四届中国南京美食节,新开辟南北朝石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路线,成功申报创建长江观音3A级旅游景区,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旅游接待150万人次。组织区内旅游景区赴北京、西安、天津等地参加旅游交易会,在“玄武湖杜鹃花展”、“植树节”期间成功推介栖霞山风景区,极大提高区内景区市场知名度。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按行业类别划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5.21亿元,增长21.7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1亿元,增长14.11%。按限额标准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0.6亿元,增长23.47%,零售总额占全部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34.32亿元,增长15.26%。 2011年,全区完成外贸出口总额53.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9%;实际使用外资6.24亿美元,增长6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营业额1.42亿美元,增长17.93%,服务外包执行额10635万美元。 七、财政 2011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3%;全年财政支出40.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5%,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3.47%、75.57%、26.81%、23.12%、24.71%。 八、人才、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1年,全区各级各类人才超过10万人,集聚了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2人,江苏省“双创”计划28人,南京市“321人才引进计划”52人,人才总量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建成1200平方米人才科技馆,开展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荣获“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区”称号。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0个,高新技术产品8个,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22个,经费215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个、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省创新基金项目2个。三宝科技集团“国家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新认定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才华集团院士工作站顺利通过省科技厅检查,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家,总投资达2500万元。五所高校挂牌成立大学科技园,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7个,共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年实际建设或确定建设规划的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建与已建成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荣获“2011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